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能够替代人工操作,提升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两大主要企业分别是埃斯顿(002747)和机器人(300024)。从盈利能力来看,埃斯顿表现更为强劲。在研发方面,尽管机器人在研发投入和占比上占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层面,埃斯顿的技术成熟度更高。
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包括埃斯顿和机器人。通过对这两家企业的梳理可以看出,埃斯顿成立于较早时期,最初从事数控机床业务,直至2011年才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2013年,埃斯顿开始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并逐步将其作为主营业务。上市后,埃斯顿通过收购国内外多个细分领域的公司,增强了自身的工业机器人实力。相比之下,新松机器人成立时间较晚,但其业务扩展主要依赖自主研发。
埃斯顿与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种类都非常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埃斯顿生产的高端六关节机器人占据了公司总销量的80%以上。在收入方面,2017年至2019年期间,机器人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收入一直高于埃斯顿。然而,2020年,埃斯顿通过收购的海外公司产生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主营收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的收入增长了95%,达到16.8亿元,而同期机器人的收入为11.65亿元。未来,埃斯顿将继续受益于其海外公司的协同效应。
在毛利率方面,2017年至2020年间,埃斯顿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毛利率逐年稳步增长,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达到了32.31%。而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毛利率则逐年下降,2020年仅为19.25%,这将影响其盈利能力。
埃斯顿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使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44.85%,海外收入达到11.26亿元。与此相比,机器人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土市场,国内市场收入占比超过90%,2020年的海外市场占比仅为6.65%,远低于埃斯顿。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7年至2020年间,机器人的研发投入金额一直高于埃斯顿,尤其在2019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提升了10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17.4%。埃斯顿的研发投入逐年稳步上升,2020年的研发投入为2.04亿元,占比为8.12%。
尽管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和占比均高于埃斯顿,但在专利方面,埃斯顿的专利数量始终高于机器人。截至2020年,埃斯顿拥有197项软件著作权、458项专利(包括157项发明专利),而机器人拥有403项专利(包括226项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1项外观设计专利),以及140项软件著作权。
综合来看,埃斯顿在产品收入尤其是海外收入方面明显优于机器人,尽管机器人在科研投入上较多,但研发成果方面埃斯顿更具优势。尤其是埃斯顿收购的海外公司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其收入增幅,这也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综上所述,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