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了一款可定制的模块化软体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在工业设备的管道内部和外部自由移动,执行检查和实时监控任务。
该机器人配备了多个软弯曲结构和模块化抓手,能够在复杂形状的管道中灵活行进。管道故障通常会导致生产延误,而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人工检查,因此这款机器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的新解决方案。
在众多工厂中,管道是保证工业效率的关键因素。即使是微小的损坏也可能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定期检查管道是否泄漏已成为一些大公司的常规工作。
当前,大多数工业企业依赖人工来监测管道状态,然而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管道内含有危险化学物质的情况下。因此,研发能替代人工执行此类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机器人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大多只能实现内侧或外侧的管道攀爬功能,而非二者兼具。更重要的是,有些方案需要关闭运输网络才能运作,对于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则难以适用。
然而,随着柔性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制造复杂设备变得越来越容易。借助3D打印技术,天津大学团队创造了一种优化装置,使其比以往更加灵活地适应各种管道环境。
科研人员采用模块化设计来3D打印机器人,使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天津大学团队的3D打印设计旨在最大程度提升机器人的灵活性。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一体化的柔性弯曲机构,能够承受高水平的变形。他们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以便随时增加模块或调整抓手尺寸。
机器人的设计包括中间部分,两端设有夹持器,以及三条供气管,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和施加压力。通过交替向抓手充气和放气,机器人能够完成“攀爬”动作,即使是在远程控制下也能实现。
在实验中,机器人展示了85N·mm的扭矩输出,在直径为16至38毫米的管道上爬行。此外,机器人还能以45度和90度角爬升聚丙烯网络,这可能使其成为检查倾斜管道的理想选择,因为这类管道通常难以到达。
机器人不仅能在外部攀爬,还能在内部行动,并且能够在纵向或横向方向上旋转。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将传感器整合到机器人中,使其成为一种自主的管道维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