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习惯于对周围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难以察觉其中的问题。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我们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错失改进和发展的机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舒适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懈怠。
最近,在车间无意间注意到机器人波纹管的固定方式,它们通常直接固定在J3大臂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异常,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未出现问题,但这是否是最佳做法呢?
以下是日本FANUC R-2000iC/165F机器人的J3大臂安装示意图。J3大臂上有8个安装孔,其中中间两个孔用于承载重物,其具体参数和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间的两个孔是用于安装负载的,而J3大臂的最大承载能力为25公斤。
左右两侧各分布着三个孔,其中中间的孔用于安装吊环,理论上不应被占用。剩余的两个孔则用途不明,可能用于固定波纹管。如果按照现有方式固定波纹管,中间的吊装孔会被遮挡,影响紧急情况下的吊装操作。
实际上,左右两侧的吊装孔较少被使用,除非在意外情况下需要解除电机制动器时才需辅助吊装J3大臂。然而,购买专用的开闸装置需要额外费用,大多数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并不会购买,因此这些吊装孔的实际价值有限。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波纹管固定在吊装孔位置也是合乎情理的。
尽管如此,最佳的设计方案未必是目前的做法。下面提供FANUC官网给出的一些案例作为参考。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参阅我的专栏《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