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对市面上的一款网红扫地机器人——云鲸拖扫一体机器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其中提到了一些真实用户的使用反馈。
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转载,我们的后台也收到了许多读者的留言,有的感谢我们“排雷”,有的则是这款产品的用户反映问题。当然,也有部分云鲸拖扫一体机器人的用户认为我们的报道不实。
第二天,我们的官方邮箱收到了云鲸公关团队的撤稿函,他们以“不实报道”为由要求删除内容,各大分发平台也收到了类似的请求。然而,这些请求均未得到处理。随后,我们针对他们的质疑逐一进行了回复,但云鲸方面并未再做任何回应。
作为一家专业的媒体机构,我们始终坚持“所有报道都必须基于事实”的原则。因此,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是基于多次收到的反馈以及对该产品进行的验证性测试后才发布的。
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我们的深度报道依然按照原计划进行。经过近半个月的详细测试,我们对云鲸拖扫一体机器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将这些信息分享给那些仍然对该产品存在疑问的用户以及云鲸的产品团队。
与其他品牌的扫地机器人一样,云鲸拖扫一体机器人需要通过手机端APP云鲸智能进行配网。第一次使用时,首先需要进行建图。大多数扫地机器人的建图过程需要进行完整的清扫,耗时较长。而云鲸的建图方案则是在每个房间内通过激光雷达进行扫描,然后沿着边缘行走(房间内无法识别的地方也会走一遍)即可完成建图,效率相对较高。
我们的测试环境大约为150平方米,通常建图时间在15分钟左右。多次测试显示,虽然建图时间和面积有所波动,但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分钟10平方米的建图效率。尽管建图效率较高,但在整个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夏天,房间内通常会放置落地风扇,云鲸机器人在“看到”风扇底座后会减速绕行,但对于较细的电线,它并未采取任何措施,直接撞了上去。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导致风扇摇摇欲坠,甚至需要人工干预,导致建图失败。此外,拖鞋等物品也会导致建图失败,因此需要提前清理所有可能造成干扰的物品,再重新开始建图。在多次尝试后,建图过程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然而,云鲸机器人在面对玻璃时仍然比较费劲。由于玻璃透光性较好,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无法识别障碍物,因此如果后方有玻璃,机器人仍会以原速直接撞上去。相比之下,我们在测试中发现,其他同价位的机型即使遇到玻璃也会减速轻碰一下后掉头,安全性更高。
最终,建图的结果显示,左侧的不规则曲线实际上是落地窗帘,因此在建图前不仅要清理地面上的所有障碍物,窗帘和床单也不能忘记。需要注意的是,建图结果中的房间1和房间3,即被玻璃门隔开的区域,虽然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但这些区域机器人永远也无法通过。如果家中阳台是玻璃门窗,建议在APP中设置禁区,以避免反复碰撞玻璃门。
此外,云鲸机器人的扫地/拖地计划仅支持全屋打扫(每个房间至少设置1~3次,没有0次),快速清洁模式也只能指定某个房间。如果只有一小块区域需要清洁,则较为困难。虽然这一功能在其他友商的产品中也有,但云鲸方面可以通过升级APP和固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用户呼声较高的功能之一。
刚开始使用时,我们认为偶尔的碰撞可能是由于机器人还不熟悉环境,后续表现会更好。但在实际打扫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APP中经常收到报错提示,需要人工干预。在平整且无障碍物的环境中,机器人也会无故报错:“请清除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并将其移动到新位置启动”。即使按照要求移动机器人并确保周围通畅,依旧会继续报错。
在我们近半个月的测试中,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两三次。从网络上部分用户的反馈来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此外,机器人在接近障碍物时会减速避障,但在短暂停留后仍会撞上去。反复尝试后,有时会出现突然加速撞向墙角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避障传感器或软件算法的问题。
另外,如果使用环境中存在一些相对低矮的家具,机器人可能会误判高度,进入沙发、置物架底部打扫。在进出置物架的过程中,机器人顶部多次剐蹭,甚至机身差点掀起来。即使高度计算失误,机器人也没有适时返回,而是继续前进。几天后,机器人顶部出现了明显的伤痕。虽然这些痕迹不影响使用,但如果家中有高档木制家具或低矮置物架上有易碎品,一定要提前设置清洁禁区,以避免损失。
云鲸在撤稿函中提到,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LDS激光建图系统,下身装有激光雷达,底部有悬崖传感器,前装有红外避障传感器,侧面装有沿墙壁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使机器人在工作中可以预判障碍物。但我们从部分消费者的反馈以及实际测试中发现,这些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以及避障算法是否有效仍有待验证。
在这段时间的测试中,虽然机器人在导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其清洁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拖地功能。其他品牌的机型通常是通过尾部的拖地模块结合水箱缓慢放水进行清洁,而云鲸采用的是两个擦地模块高速旋转的方式。这种方式模拟了反复擦拭的过程,在打扫了一定区域后还会自动返回进行自清洁,避免了二次污染。
然而,我们也发现每次自清洁时都会出现溅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基站入口的左右两侧尤为明显。清洁过程中会有不少水花溅出,蔓延到基站底部。如果是木地板,长时间接触液体会导致起泡、变形,这是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在自清洁后务必尽快用毛巾或纸巾手动清理,并特别注意基站底部。
此外,我们按照官方要求按照1:200的比例加入了云鲸的新款清洁剂和除菌剂。在机器人工作时,会带出大量泡沫状清洁剂,并在打扫过程中留下一些痕迹。虽然水分蒸发后痕迹会变淡,但仔细观察仍然可见,特别是在亮面地砖上更为明显。因此,如果家中铺设的是亮面瓷砖,可能会引发强迫症。
最后,机器人基站底部托盘每次使用后都会存留污水和少量垃圾,建议每次全屋打扫后都将托盘取出清洗,以避免细菌繁殖和异味产生。
在这段时间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小白鲸的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导航和寻路系统上。云鲸在撤稿函中反复提到该产品获得了多个奖项,并强调有多个传感器,可以有效避障。但从我们的实际测试和部分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小白鲸在这方面的确存在问题。这些奖项只能说明某些创新技术得到了认可,但并不能与良好的用户体验划等号。
作为一个新品牌,云鲸的技术沉淀和行业领先品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什么其他友商的产品可以识别拖鞋、电线甚至宠物粪便,并在不触碰的情况下提前避障?事实证明,小白鲸反复“试错”、“依靠碰撞寻路”的情况并非偶然。
由于碰撞痕迹和刮痕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在这半个月的评测中,我们暂时没有发现地板和家具有明显的损坏痕迹。但小白鲸机身左右碰撞模块以及底部扫地模块上已经有多处擦痕。
因此,我们建议用户在花瓶、窗帘以及漆面易损的家具附近安装官方提供的防撞磁条,并在建图后为这些区域设置虚拟墙。每次打扫前,将拖鞋、电线等可能的障碍物提前清空。另外,防水地垫也别忘了,特别是将基站放在木地板上的用户。
总的来说,作为云鲸的第一款产品,小白鲸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强项在于拖地,而弱项则是导航和避障,以及一些产品设计上的缺陷。虽然小白鲸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很火,电商平台的销量也不错,积累了大量用户,但不能因为营销做得好就忽视这些客观存在的不良体验。
对于厂商来说,当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正视反馈,并通过升级固件或售后服务召回等方式解决问题,吸取经验,推出更好的产品。小白鲸虽然是云鲸2019年推出的产品,但经过两年的沉淀,相信云鲸的第二代产品已经在路上,希望届时能解决以上问题,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