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主任孙加源团队主导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研究名为“机械臂控制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肺外周结节取样中的应用”,旨在评估该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的效果。2021年7月9日,在呼吸外科主任韩宝惠的指导下,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机械臂控制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活检手术。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胸科医院在肺部疾病介入诊断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
传统的介入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手持支气管镜进行操作。然而,由于手持支气管镜的弯曲角度有限,医生在处理复杂气道和远端病灶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极高的经验和技能。特别是在经支气管肺活检过程中,细微的操作变化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孙加源主任团队研发了“机械臂控制支气管镜导航系统”。
这项新技术利用机器人系统的优势,通过机械臂取代手持操作,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稳定、灵活和精确。医生只需在智能操控台后操作,通过转动“轨迹球”来控制机械臂,从而快速、精准地到达目标位置。即使是复杂的远端病灶,也能轻松应对。此外,该技术还具备先进的形态感知功能,可以实时定位导管的位置和形状。医生可以通过显示屏观察支气管镜在气道内的移动,如同一条绿色发光的“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比传统的3D图像更为清晰和直观,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第一位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是一位69岁的黄先生,他被发现肺部有多处结节,并且有肠癌手术史,需要明确肺结节的性质。由于病灶较小且位于肺部外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难以准确到达。经过综合评估,孙主任团队决定采用机器人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在充分沟通后,黄先生加入了这项临床研究。团队反复讨论并制定了多条操作路径。凭借术前的精心准备,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在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吴东进的协助下,团队选择了第一条导航路径,准确到达了目标病灶位置。术中通过透视和超声确认,成功完成了活检取样,快速现场细胞学检查显示为腺癌。
上海市胸科医院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镜)以及上海呼吸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医院能够开展所有四级呼吸内镜诊疗和经胸壁诊疗技术,尤其擅长肺外周结节的介入诊治和复杂气道病变的腔内治疗。每年约有15000例呼吸内镜手术在此进行,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次在国内首次应用机械臂辅助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初步展示了其在肺部诊断方面的优越准确性和安全性。接下来,孙加源主任团队将继续推动这一研究,提升肺部疾病介入诊疗的整体水平,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