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机器人从最初的工业应用扩展到了各个服务行业。近年来,市场上涌现了多种中餐炒菜机器人,这些产品旨在为餐饮行业赋能,同时也为家庭烹饪带来更多便利。
然而,直到今天,无论是餐饮门店还是家庭厨房,炒菜机器人的应用仍然相对较少。现有的炒菜机器人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还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团餐是指由于某种共同原因形成的多人在共同场所的临时或长期共同就餐,如学校、部队、工厂、机关单位、医院等。据统计,2019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已达4.67万亿元,其中团餐占30%,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团餐的特点是需求刚性、频率高,对烹饪效率、时间要求较高,但对菜肴品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团餐对炒菜机器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烹饪效率上,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满足大量顾客的就餐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菜品搭配和提前预制等方式,解决非集中就餐时间的餐饮需求。
社会餐饮包括面向大众的传统酒楼、品牌餐厅、连锁快餐店、快餐外卖店以及社区内的小餐馆。对于高端品牌餐厅和大型酒楼,由于对菜肴品质和特色要求较高,炒菜机器人并不适用。但对于大众菜和热销单品,商用快餐型炒菜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出品的一致性和速度,还能支持顾客自助下单和取菜。连锁快餐店适合使用商用快餐型,以适应单点需求,保持各门店出品一致性和快速更换菜品。小型餐馆和夫妻店也可以通过商用快餐型,减少后厨用工成本,提高出品品质,增加盈利能力。此外,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候机厅等需求零散但服务时间长的场所也适合使用商用快餐型炒菜机器人。
家庭餐饮主要解决人们不会做、不想做或没时间做菜的问题。设备使用频率较低,但通过线上订购供应链提供的菜盒,可以大大节省备菜时间和烹饪过程中的繁琐劳动,还能享受到接近厨师水平的菜肴。家用型炒菜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社区、便利店和小单位茶水间等场景,解决零散人群、非集中时段的供餐问题。
炒菜机器人还可用于交通工具(如列车餐厅)、野外作业等特殊场景,解决相应的现场供餐问题。
炒菜机器人实现自动烹饪的关键在于食材及工艺的标准化,这需要通过专用菜谱来实现。
炒菜机器人的菜谱涵盖几乎所有炒菜品种,但需要适当取舍,避免过于复杂的加工过程或过多的调味料。菜谱开发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炒菜机器人的结构和配置,经过开发者不断尝试找到最佳品质和口味的食材、调味料配比及温度、动作控制指令;另一种是将厨师的烹饪过程数字化,通过炒菜机器人的动作复制厨师的手工烹饪过程,从而实现中餐传统烹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炒菜机器人的自动烹饪需要使用根据标准化菜谱制作的食材盒,这些食材盒可以由第三方食材供应公司或中央厨房统一生产,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目前,食材供应链在采购、处理、配送方面已经具备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运营能力,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也在快速发展。食材供应链与炒菜机器人的协作已具备基础。
餐饮行业正面临劳动力供应短缺的挑战,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变得极为迫切。炒菜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餐饮行业的运营效率,还能为家庭用户带来方便。随着中餐炒菜机器人进入海外市场,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强。炒菜机器人与食材供应链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餐饮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换菜品,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而不受厨师水平和食材采购渠道的限制。更加智能化的炒菜机器人还将支持厨师和烹饪爱好者的创新,将他们的个性化烹饪技艺转化为炒菜机器人的专有菜谱,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炒菜机器人与互联网的结合,推动了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运营,支持连锁餐饮企业的运营管控,促进多种生态的发展,提高餐饮企业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从而获得更多发展资源。
总之,炒菜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将极大地推动餐饮行业的升级换代,为大众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最终,只有当顾客对菜肴品质满意,家庭用户操作方便,餐饮门店赚钱容易时,炒菜机器人才算真正实现了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