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作者头像
  • hbchengbo
  • 2022-04-29 13:25:23 3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发源地、高端制造中心和集成应用的新高地。届时,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将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该规划旨在通过提升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和高端供给缺乏的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2016年至2020年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加到21.2万套,年均增长率达到31%。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和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冶金等52个行业大类和143个行业中类,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则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和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应用。

此外,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创新稳步推进,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产业链的应变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一些差距。王卫明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和正向设计能力有待加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及可靠性无法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性能整机产品的供应仍然不足,特别是高速、高精度和重载产品。

供需双管齐下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技术、规模、应用和生态等多方面的目标。

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将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将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届时,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要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双向发力”。具体措施包括: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短板,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认证能力;增强产品供给,面向重点行业需求,集聚优势资源,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系列和种类,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拓展市场应用,推行“机器人+”应用行动,促进产需对接,开发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推广;优化产业生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针对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王卫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的基础能力,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认证能力。特别关注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和加工工艺等短板领域,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和核心算法,提高控制系统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推行“机器人+”应用行动

为了应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机器人+”应用行动。

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挖掘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深耕已有应用领域,拓展新兴应用,强化特色应用。在汽车、电子、机械、仓储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推动智能制造和智慧生活的深入发展。在矿山、农业、电力等初步应用且需求旺盛的领域,结合具体场景开展试点示范。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和领域,形成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十四五”期间,面对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和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需求,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创新及其应用,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将重点研发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面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协作机器人等。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将重点研发果园除草、精准植保、采摘收获等农业机器人,采掘、巡检等矿业机器人,手术、护理等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及包括讲解导引、配送在内的公共服务机器人。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将重点研发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和卫生防疫机器人。

“我们将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宋晓刚说。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hbchengbo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迈向机器人高端加快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