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为普通人带来了福音:不干家务的时代可能在十年内到来。戴森在5月26日发布的新视频中展示了两款机械臂,其中一款可以收拾盘子并移动漂白液,另一款则能借助3D视觉技术用吸尘器清洁沙发。戴森宣布将投资27.5亿英镑(约合232.7亿人民币)打造“英国最大、最先进的机器人中心”。
与此同时,特斯拉宣布将人形机器人Tesla Bot改名为Optimus,这款机器人的手臂设计更为先进,预计能够达到人类水平(单只手臂负载5公斤)。两家科技巨头的投资不仅激发了消费者兴趣,也为A股机器人公司注入了活力。从6月至今,Wind机器人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7%,72只成分股中只有4只下跌。
然而,特斯拉能否制造出理想中的“未来人类之手”与这些上市公司的关系不大。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主要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而戴森和特斯拉则更注重智能化技术。因此,后两者不应被称为机械臂,而是协作机器人,不仅能完成自动化任务,还能感知周围环境,以适当的力量完成目标。
协作机器人之所以受到资本追捧,是因为它们解决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性、协作性和易用性方面。例如,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协同工作,避免造成工伤。此外,协作机器人在电子制造、半导体和锂电池等行业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能够在现有工厂环境中快速部署,灵活适应多种任务。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表明,国产协作机器人正在逐步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尽管工业机械臂市场长期被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瑞士ABB和德国库卡)垄断,但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协作性和易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遨博、节卡、艾利特、珞石、大族和非夕等公司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的研发,2021年多家协作机器人公司完成了大额融资。这些公司通过引入3D视觉和力觉技术,使协作机器人具备了更高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此外,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半导体和锂电池等领域表现出色,逐渐取代传统工业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协作性和易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与人协同工作,避免造成工伤。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电子制造、半导体和锂电池等行业中表现出色,能够快速部署,灵活适应多种任务。
未来,协作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农牧业、医疗和实验室自动化等方面。例如,新希望集团通过投资思灵、非夕和珞石等机器人公司,探索协作机器人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协作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如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的推出,使得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协作性和易用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国产协作机器人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未来,协作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