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博山东正忙于生产一份巨额订单。今年2月,成都一家企业向遨博山东定制了1万台按摩理疗机器人,订单总金额达12.8亿元。尽管订单量巨大,遨博山东与对方商定分两年交付,目前已交付了约2000台。
虽然订单激增,但供应链却面临一些问题。按照原计划,7月初推出样机,月底开始试用。然而,由于疫情导致的运输延迟,组装设备所需的两个零部件直到最近才到货。为了确保按时试用,遨博山东从外地分公司调集了6名资深工程师到淄博进行调试。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并非易事。例如,柔轮的厚度仅为0.314毫米,需要承受1.5公斤至20公斤的重量,且材料需从国外进口。进口的钢材棒料每吨价格高达2.6万元,比国内同类产品贵了好几倍。
此外,工业软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在精度、速度、集成性和稳定性方面与国外同类软件仍有差距,迫切需要开发适用于国产机器人的专用软件。
为了促进研发人员的协作,遨博山东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研发人员的出差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发人员每月需到淄博的生产基地工作5至15天,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孵化园还为他们准备了60套专家公寓。
机器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通常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成功将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和资本结合,需要找到能够打破彼此间壁垒的人物。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3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18.3%。在如此火热的行业中站稳脚跟,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山东机器人产业具有显著优势: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需求广泛。山东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和精准扶持,推动产业基础再造,重点突破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山东致力于塑造新的优势,例如利用政策引导和资源汇聚,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利用重大战略和平台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细分场景的应用,打造行业示范项目等。山东机器人产业有望在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