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台橘红色的割草机正在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忙碌着。它的主人正戴着墨镜,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手中拿着一瓶啤酒,静静地欣赏着这台智能小机器在草地上缓缓穿梭。
这台割草机名为Navimow,是由未岚大陆研发的一款智能割草机器人。自其上市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据统计,全球约有2.5亿个私人花园,其中美国约有1亿个,欧洲地区超过8000万个,欧美地区占据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对于许多人来说,割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21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达到304亿美元,并以年均5.7%的速度增长。然而,与传统的埋线式割草机相比,Navimow具有显著的优势。用户只需通过APP设置虚拟边界,便能让割草机高效工作,大大提高了割草效率。
2021年9月,Navimow首次在全球市场上线。未岚大陆的总裁兼CTO陈子冲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团队对这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有些担忧,因为在此之前,Navimow的测试主要在国内进行。但最终,Navimow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需求远远超过了预期。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割草机仍是埋线式割草机。尽管埋线式割草机相比传统手推式割草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未岚大陆CEO任冠佼解释说,埋线式割草机需要人工铺设线路,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增加了成本。此外,埋线式割草机缺乏精准定位功能,只能依靠感应器检测边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相比之下,Navimow通过几何图形划分区域,并利用APP设置虚拟边界,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用户只需新建地图即可适应环境变化,同时借助RTK技术,Navimow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按规划路线割草,并在APP上显示割草进度。
以一个300平方米的草坪为例,埋线式割草机需要5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割草,而Navimow只需几十分钟,效率提升了大约六倍。
谈到割草机器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扫地机器人。虽然两者同属家用服务机器人,但在技术上有显著差异。陈子冲指出,割草机器人与扫地机器人的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算法两方面。
首先,在硬件上,扫地机器人的适用范围是室内,而室外环境复杂多变,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差异大,因此割草机器人不能与扫地机器人共用同样的硬件设备。其次,在软件算法上,扫地机器人可以使用激光雷达,但在室外环境下,激光雷达并不适用。因此,未岚大陆在割草机器人上采用了RTK技术,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定位。
为了改善卫星信号遮挡问题,未岚大陆在充电桩内安装了GPS天线,为每位用户建立RTK服务。此外,他们还研发了多种传感器和相关算法,确保RTK服务在信号缺失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RTK技术此前主要用于商业无人机或测绘领域,但未岚大陆是首个将RTK技术应用于消费级市场的公司。这得益于未岚大陆的技术、品牌和工程能力优势。未岚大陆源自九号公司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和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此外,未岚大陆还依托Segway品牌的影响力,快速打开了市场。
未来,未岚大陆计划进一步提升制图自动化程度,实现割草机器人全自动制图。尽管室外环境复杂多变,但仍有大量技术挑战需要克服。
据统计,欧美国家每年全品类割草机、打边机的销售量约为2000万台,智能割草机的渗透率仅为5%,年销售量约为100万台。智能割草机市场潜力巨大,未岚大陆的主要消费级市场在欧美,但也有可能拓展至国内B端市场。
智能割草机市场正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虽然新市场充满机遇,但也面临技术和模式尚不成熟的挑战。智能割草机器人虽然为传统割草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远不及扫地机器人,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智能割草机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这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一个典范。未来,智能割草机器人市场有望涌现出更多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