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的公共教育学校媒体服务(SEM)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教师们聚在一起探讨了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应用。这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讨论,更好地了解这一新技术。
2022年11月底,美国AI创业公司OpenAI推出了ChatGPT,恰逢美国高校期末考试期间。这款聊天机器人迅速在学校中流行起来,因为学生们很快发现它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考试辅助工具。
与Siri等语音助手不同,ChatGPT是一款全新的语言处理工具,具备前所未有的语言能力。多名使用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很难分辨出这是在与机器人对话,仿佛是在与一位博学的朋友交流。
纽约大学大二学生吴天娇回忆说,她几乎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使用ChatGPT查找资料。她提到一门哲学课的经历,由于缺课较多,她通过与ChatGPT对话,快速梳理了课程内容。吴天娇对ChatGPT的抽象思维能力印象深刻,尤其在解决复杂哲学问题时,ChatGPT能够提供深刻的理解和逻辑分析,帮助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东北大学一位大四准毕业生指出,ChatGPT不仅在国内学生中流行,也在考试中被广泛使用。他认为ChatGPT的文章逻辑清晰,不易被识别为机器人撰写。与市面上其他语音助手相比,ChatGPT显得更加成熟和全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问题还是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AI专家袁进辉表示,ChatGPT在语言处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能处理事实性知识,还能理解常识和上下文。这种能力使得ChatGPT在处理多轮对话时表现出色,具备很强的记忆能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革新,使得ChatGPT在AI行业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早在2020年4月,OpenAI就发布了GPT-3,ChatGPT正是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尽管GPT-3的训练成本极高,OpenAI依然在努力推进技术的迭代。由于高额的训练成本,OpenAI不得不成立一家营利性分支机构,以吸引风险投资。2019年,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ChatGPT的成功使得微软加大了对OpenAI的投资,微软希望借助ChatGPT挑战谷歌在搜索市场的地位。谷歌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己的问答机器人“巴德”,以应对竞争。
尽管ChatGPT在某些方面表现卓越,但它并非完美无瑕。例如,它在逻辑推理和计算方面存在不足,有时会给出看似正确但实则错误的答案。图灵奖得主杨立昆认为,ChatGPT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创新,它只是一个结合得很好的产品。
人工智能公司深思考的创始人杨志明博士指出,ChatGPT的“不可解释性”是其天然的理论缺陷,它并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只是通过学习大量语料库来推断答案。不过,他认为这种缺陷可以通过产品层面的改进来弥补。
国内AI行业在面对ChatGPT的冲击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爱丁堡大学博士生符尧认为,国内的技术水准、学术视野和国际前沿的差距正在扩大,亟需追赶。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院教授万小军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具有类似能力的模型,与国外的差距仍然明显。然而,随着ChatGPT的成功,国内AI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大型语言处理模型的建设高潮。
ChatGPT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育方式,也推动了AI技术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应用前景使其成为AI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AI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