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工业机器人排行榜
作者头像
  • 智能科技
  • 2023-02-28 08:25:22 3

新年伊始,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迅速走红,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随着ChatGPT的流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甚至一度认为AI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人类社会中30%的工作岗位。

无论是AI机器人还是传统机器人,人们对机器的担忧其实由来已久。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人们就对机器的普及感到不安。由于机器效率远高于人工,人们对机器可能带来的替代效应产生了普遍的焦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机器的发展并未如预期那样引起人们的恐慌。相反,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AI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产业链看差距与进步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按照应用领域、结构、自由度、控制方式和负载重量等因素进行划分。整个产业链由本体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共同组成。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这些部件构成了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中游则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依赖于系统集成过程,因此不仅要关注机器人的制造,还要注重其使用效率。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由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瑞士的ABB和德国的库卡(已被美的收购)四大企业占据,它们占据了全球市场大约50%的份额,并且在中国市场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企业在自动化技术和研发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因此在技术沉淀和研发水平上,相较于国内企业仍有一定优势。

审视我国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中游的本体制造仍面临一些瓶颈,但在下游系统集成领域的应用端,国产化率相对较高。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中成本占比较高的谐波减速器领域,尽管日本企业哈默纳科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国产企业如绿的谐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占据了20%-30%的市场份额。

国产替代正当时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但庞大的市场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时间上的不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统计,2021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了24.3万台,几乎与全球其他地区总和相当。预计到明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

由于应用广泛,产品的迭代速度也相应加快,这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自身技术。使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起步较晚,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至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多个行业,覆盖了52个行业大类和143个行业中类。

除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业机器人的“出海”也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新松移动机器人(AGV)于2007年出口至墨西哥通用工厂,实现了国产AGV走向国际市场。2017年,极智嘉在日本设立子公司,快仓也在这一年跟随阿里旗下的Lazada进入东南亚市场。2021年底,美的集团宣布收购德国库卡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地位。

结语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际上,工业机器人行业不仅展示了强烈的科技美感,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能看到更加适用于制造业、自由度更高、更柔软、更灵活的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智能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排行榜工业2022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