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焦点,这可能催生一个价值数万亿元的巨大市场。这是吴晓波提出的观点。
吴晓波介绍,智元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基地设在上海奉贤区的四团镇。从虹桥打车到这里花了他近两百元。到了之后他才明白原因——这里距离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只有十几公里,招工和供应链都很便利。
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电动车的零部件有不少相似之处,可以说,前者继承了后者的许多技术特点。
很少有人特地来这里参观,但能看到工厂里正在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是一栋普通的厂房,一楼是组装和测试车间,几十名技术人员在安静地工作,他们或许是首批参与人形机器人装配的专业人员。大部分流程还是靠手工完成,流水线作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测试设备是由企业自主研发的。二楼设有一个小型训练区,数百台已经组装好的机器人正在测试行走能力。智元生产的机器人高度约1.6米,设想一下,如果晚上关灯后一个人置身于这些机器人中间,会有一种强烈的未来感。
这家工厂以前主要生产扫地机器人,直到去年11月才转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基地。目前,该厂每年能组装大约5000台机器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制造中心。
离开工厂后,吴晓波来到位于张江的智元数据采集中心,那里更像是一个模拟的真实世界。在4000平方米的空间内,上百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进行反复训练。智元采取的是高成本的“真实数据采集”方式,比如,教机器人把桌上的玩具捡起来放进篮子里,就需要几天时间,并且需要处理上万条数据。在这里,智元每年能完成数十亿量级的数据采集任务。
体验过一次训练成果后,吴晓波发现,自己随意倒掉的几杯茶水,机器人可以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