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智能家居及物联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各家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力求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行业联盟和跨界合作成为热门趋势,加上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智能家居市场稳步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的升温,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展望2019年,随着5G、AI等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传统企业的自我革新以及一线代理商的努力,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
我们综合了各大媒体的报道,总结出2018年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及2019年的前景分析。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高端移动通讯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和智慧家庭产品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对象。
物联网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关键技术的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完善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智能家居因其契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消费升级等众多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报告显示,随着政策推动,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819.5亿元。智慧家庭、智慧小区、智慧酒店和智慧办公等应用场景也将逐步普及,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化趋势明显。
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载体,智能家居不仅受益于技术进步,还能通过产业化应用实现技术变现,进而推动技术发展,形成正向反馈。
5G商用将使智能家居的外部环境更加成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解决了早期布线式智能家居系统的扩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的推动使得NB-IoT从初期部署阶段迈向大规模应用。
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AI感知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家居有望在听觉、视觉甚至触觉等多个层面具备自动感知能力。AI专用芯片和嵌入式感知系统的成熟研发,将通过前端智能与后端智能协同的方式加速产业升级。
智能家居的概念始于2000年以前,经过多年发展,产品主要分为八大类:
在中国,智能家居厂商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厂商占比较高。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和智能影音是智能家居品类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几类产品。
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65.3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从融资趋势来看,2014年智能家居行业蓬勃发展,融资事件较多。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的资本寒冬后,2018年智能家居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关注。借助各方资本的力量,智能家居企业将夯实核心技术,加速发展,在AI+IoT规划、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渠道、售后服务、公司业务规模等方面增强竞争优势,迅速诞生出独角兽级别的领军企业。
智能家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其中电商渠道是最常用的购买途径。工程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地产企业更倾向于与提供整体技术架构的平台型供应商合作。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体验感至关重要。体验感主要由智能家居底层的通信技术决定:
未来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将朝五个方向发展: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产前装市场,即批量化的精装项目;二是交付后的C端家装市场。在地产工程市场中,智能家居多应用于安防及物业功能,开发商的整体应用多集中在高端项目。
传统智慧社区更倾向于接入安防系统。例如,小区内的监控、楼宇对讲、停车场、报警系统等被集成到同一平台,以满足安防报警和物业水电催缴的需求。这种基于业主安防需求和物业管理需求的智慧社区平台,促进了业主与物业的联系和沟通,确保社区安全,也为开发商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然而,随着精装交付的普及,在原有的智慧社区概念基础上,智能家居将深入到每家每户。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开发商在招标采购时非常谨慎,一方面是因为新产品的应用需要长时间的考核;另一方面,功能越多意味着后续的维护成本越高。因此,选择常用且易于使用的产品是最稳妥的办法。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智能家居市场火热,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更多倾向于高端楼盘、样板房和租赁公寓,大规模普及尚需时日。当然,这也与智能家居的成本有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安装智能家居系统至少需要15万元,相当于硬装的价格。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居的客户定位在中产阶级及以上,而非刚需。
对于高端楼盘而言,业主的需求不仅仅是看物业和家居装修,还包括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在这个阶段,综合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工程市场同样如此。未来,智能家居企业应积极规划运营,立足自身优势,扩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