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萤石在上海举办了2019品牌战略及新品发布会,展示了其最新产品,包括萤石云视频APP 5.0版、智能门锁和扫地机器人等。通过萤石云SaaS服务及开放生态的战略布局,萤石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安全、智能的生活环境。
萤石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海康威视,专注于消费市场。近年来,萤石主要聚焦于智能家居领域,从最初的智能摄像头到现在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萤石始终围绕视频AI技术,结合硬件设备、萤石云平台和萤石视频App,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萤石首席营销官郭航标在发布会上指出,2018年萤石的营收超过了17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大幅增长。此外,萤石云平台已经积累了超过4万的开发者客户,对接的活跃应用达到6000多个。经过6年的发展,萤石已经为北美、南美、亚太、欧洲、俄罗斯、英国等全球客户提供基础视频云服务,目前在全球五大洲的27个服务区域覆盖了近150个国家。
萤石通过音视频为主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深度分析,连接和汇聚了大量的智能终端,服务于全球各行各业的客户和终端消费者。截至现在,萤石云平台已接入4000万台设备,拥有3000万用户,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持续的视频服务。
安防领域一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家庭安防已成为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用摄像机到智能门锁,再到门磁感应器和红外报警器,各种家庭安防产品逐渐进入日常生活。
郭航标用“自然进化”来形容萤石的业务发展。他提到,从最早的智能摄像头到如今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这一系列演变都是基于萤石用户需求的自然进化过程。通过AI、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萤石的产品能够更加智能地帮助用户排除安全隐患,提升用户体验。
郭航标分享了两组数据来说明萤石的技术特点: - 2018年,萤石云平台自动为用户排查安全隐患的次数达到了830亿次,这得益于周界防范和人形识别等AI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安防成为现实。 - 同年,用户通过远程控制视频的次数达到了321亿次,人脸识别、客流统计、物体识别和行为识别等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逐步转化为生产力。
郭航标强调,视频AI技术的成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无感体验,推动了智能家居从多设备集中控制向无感智能化转变。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涵盖所有产品种类。因此,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生态系统。在本次发布会上,萤石首次提出了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生活IoT生态结构“1+4+N”的模式。
未来,萤石计划逐步开放其商城和销售渠道,引入生态伙伴的硬件和SaaS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用户体验。
目前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大多采用激光雷达进行定位导航。萤石推出的RS1则加入了视觉算法技术,实现了更精准的避障和定位。RS1配备了RGB+ToF双摄视觉模块,通过RGB摄像头采集图像,ToF摄像头则用于测量距离和尺寸信息,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在视觉定位方面,RS1采用了“以图搜图”的技术,解决了扫地机器人的“迷路”问题。
据统计,当前国内智能门锁的普及率较低,仅有3%的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市场上B端玩家的增加,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门锁的销量将突破3500万套。
萤石发布的两款智能门锁分别为DL30VS和DL20CN。DL30VS主打可视化自动防御,配备了PIR红外人体感应器,可自动检测门口的异常情况。该门锁还内置了一块2.7英寸彩色显示屏,搭载720P高清广角摄像头和3米红外夜视补光灯,支持昼夜清晰播放视频。用户可以在本地查看门外情况,也可以通过萤石App远程查看。此外,DL30VS采用双电池设计,可连续使用3个月。
萤石云视频App自2013年发布以来,经历了多次升级。从最初的单一视频功能到后来的“视频+传感”、“视频+传感+锁”、“视频+传感+锁+儿童陪伴”,每一次更新都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萤石云视频App 5.0版具有以下五个优势: - 更高效:将设备上报的消息进行分类,提升用户处理消息的效率,重要信息更容易触达。 - 更方便:简化了控制操作,将设备卡片按类别区分,重要操作优先展示。 - 更个性: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设置选项,如信息模块、首页背景图和首图模块等,让用户自由设计。 - 更开放:集成了多项功能,提供全新的垂直业务服务小程序,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 更贴心:建立了线下服务网络,全国上千家服务商提供安装、维护、升级和拓展等服务。
除此之外,发布会上还介绍了萤石云SaaS生态,发布了“智能锁管理”、“智能控制管理”等IoT组件,以满足开发者在智慧酒店、智慧公寓等场景下的开发需求。同时,发布了“人数变化”、“身份识别”、“人脸检索”等AI组件,方便开发者集成。在SaaS层面,发布了“云直播”、“云会议”等企业可视化管理组件,响应合作伙伴在企业可视化管理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