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智能家居逐渐成为大众眼中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智能家居行业经历了迅猛增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内,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4%,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智能家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家居首次引起公众注意,源于比尔·盖茨建造的一座造价高昂的未来之屋。这座别墅配备了84公里长的电缆,通过这些连接,房屋的供电系统、光纤数字神经系统能够将主人的需求与电脑、家电无缝连接,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家居。
随后的十几年里,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未来的智能家居。直到近些年,中国才正式将智能家居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从2012年的“十二五”规划开始,智能家居被列入九大产业之一。2016年,智能家居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初,智能家居升级为六大重点应用示范工程之一。2018年,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智慧家庭、智能家居信息化产品的目标。
为了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着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5G技术的成熟,智能家居市场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家居产品成功落地后,各大企业纷纷加入这一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例如,鸿雁与阿里云合作,推出了iHouse全屋智能系统,从开关面板入手,提供全新的智能家居体验;萤石作为海康威视的新品牌,致力于构建安防生态、全屋智能以及安全便捷的智能家居环境;乐橙则专注于智能安防,通过严密的安全防护,成为全屋智能的守护者。海尔迅速转型,成立了海尔智家品牌,加快构建海尔“智家云”;华为则通过生态赋能,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体验,以HiLink作为入口、连接和生态三个赋能视角切入;小米也在今年启动了手机+AIoT双战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尽管许多大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家居领域,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人们开始思考,智能家居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家居的智能化。现阶段的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产品、价格、安全和隐私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当前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插座、智能冰箱、智能窗帘、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电饭煲、智能扫地机器人等。虽然产品种类丰富,但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企业。因此,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可能会感到困惑。此外,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缺乏兼容性,例如A公司的网关无法控制B公司的灯具,C公司的传感器也无法指挥D公司的扫地机器人工作。这使得统一控制变得困难。
其次,从价格角度来看,虽然国产智能家居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总体价格依然偏高。对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来说,高价格的智能家居产品会降低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智能家居产品往往只是部分人群的选择。
最后,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的智能家居系统难以识别每个用户的身份,只有少数智能单品能做到这一点,如智能门锁或摄像头。然而,这些设备主要应用于出入口,对于室内的安全保护仍然不足。例如,如果有人拿着用户的照片,是否也能欺骗智能门锁的识别系统?此外,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都采用声音控制,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不法分子也可能通过入侵智能家居网络,随意操控家中的一切设备。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究竟是简化了生活,还是复杂了生活,目前尚无定论。但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上述问题的解决或许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