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概念自比尔·盖茨的豪宅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并非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那样全新的领域,而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逐渐兴起的。预计到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422亿元人民币。
在早期,智能家居属于终端时代,单品为王,用户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较为单一,缺乏操作、数据和应用上的连通。这一时期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安防报警和集中控制两个方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设备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多样化,用户习惯逐步建立。例如,手机与电视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这一时期出现了基于连接协议的平台互通,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家将智能家居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市场被视为新的机遇。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包括云平台、家庭网络环境、服务主机和智能设备等。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AI、大数据、边缘计算和5G等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这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各项“智能+”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对智能家居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403.4亿元,同比增长41.0%;2016年市场规模为642.4亿元,同比增长59.3%;2017年增长至866亿元;2018年突破千亿元,达到约1285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1422亿元。按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8.13%计算,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23年则有望突破5000亿元。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形成了多个阵营:
此外,电商平台(如京东、苏宁)和房地产开发商(如绿地、恒大)等也在积极参与智能家居的新业务线。
近年来,智能家居行业处于上升期。2016年,智能音箱的争夺战使智能家居行业达到了投融资高峰。然而,2017年后,受经济环境影响,融资难度加大。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51起,主要集中在A轮、C轮等后期融资阶段。
智能家居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面向家庭C端消费者销售智能硬件和面向B端企业提供技术、硬件和服务。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
智能家居行业需要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发展。目前,国内智能家居系统整体智能化程度不高,标准不一,兼容性差,用户体验不佳,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智能家居产品的成本远高于普通家装,许多消费者因价格问题而望而却步。现阶段,智能家居单品的购买率较高,但全屋系统的普及率较低。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产品种类丰富,但由于不同品牌和产品之间的连接性较差,用户需要下载多个APP来控制不同的设备。未来的趋势将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数据整理自:36氪研究院、IT桔子、前瞻产业研究院
声明:如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智能家居的发展与家电和智能手机密切相关,而与实体家具的关系较小。这是因为行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开发成本高,生态链不完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见证了许多智能家具品类的诞生,如智能门锁、智能衣架和智能床垫等。未来,家具的智能化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