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海康威视(002415.SZ)公布了其2020年的经营数据。公司在这一年完成了634.2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02亿元,同比增长7.96%。
截至2020年底,海康威视的总资产达到了886.82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1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38.09亿元,增幅达到19.83%。
总体而言,海康威视2020年的业绩表现与市场预期相符。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公司2020年的盈利预期为134.39亿元,而国元证券的预期则为135.76亿元。这一实际业绩超过了中国银河证券先前预计的124.57亿元。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海康威视保持了业绩的稳步增长。作为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在国内市场主要分为三个事业群: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以及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三季度,海康威视的毛利率有所下降。据统计,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了420.2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39亿元,同比增长5.13%;前三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为47.71%。其中,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77.5亿元,同比增长11.53%;盈利38.15亿元,同比增长0.12%;单季度毛利率为44.92%,低于前三季度的整体水平。
海康威视解释称,第三季度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汇兑损失的影响。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汇兑损失约为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有4亿元的汇兑收益,两者相差9亿元。这导致了单季度净利润的增长受到一定压力。公司进一步说明,第三季度毛利率的下降实际上是回到了较为正常的水平;上半年由于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公司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第三季度疫情趋于稳定,收入结构恢复正常,毛利率也随之回归正常。
此外,海康威视还透露,安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单纯依靠传统产品销售已难以实现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加大了智能化投入,推出了多种新产品和服务。
海康威视还培育了一系列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等八个子品牌,涵盖了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据透露,2020年前三季度,这些创新业务共贡献了约44亿元的营业收入。
1月8日,海康威视宣布计划将控股子公司——萤石网络分拆至科创板上市。萤石网络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和云平台服务,其业务涵盖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四大领域。截至2020年9月底,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设备超过9500万台,注册用户超过6700万,日活跃用户数超1100万。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萤石网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26亿元、15.15亿元和24.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03.07万元、1.19亿元和2.6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20.49亿元,净利润为2.73亿元。
海康威视表示,此次分拆不会对其现有业务造成实质性影响。短期内,公司按权益享有的萤石网络净利润可能会被摊薄,但从长远看,分拆上市有助于增强萤石网络的资本实力,提升研发能力和业务规模,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最终使上市公司按权益享有的净利润得到扩大。
2月26日,海康威视股价收盘于55.56元/股,下跌2.49%。截至2020年底,投资海康威视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从2020年9月底的275户增加到43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