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门铃引发邻里矛盾,智能家居凸显隐私之困
作者头像
  • 杨伟健
  • 2021-03-02 21:12:41 0

可视门铃到底侵犯了谁的隐私?

近年来,人们的安防意识逐渐增强,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激增,可视门铃便是其中的一种。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可视门铃,甚至成为某些高档社区的标准配置。

然而,这种原本旨在提升家庭安全的产品却因为“不安全”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可视门铃可能会侵犯邻居的隐私,从而导致不少纠纷。

现代的可视门铃功能十分全面,包括自动录像、数据存储和红外夜视等,用户只需保持设备开启状态,即可随时掌握家门口的情况。但问题是,许多小区的楼道间距非常狭窄,住户进出房间时往往需要经过邻居家门口。

这样一来,可视门铃便能详细记录下邻居进出房屋的时间和动态,甚至在邻居开门时还能拍摄到屋内的景象。这种情形在无锡曾发生过一起真实的案例,一名邻居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严重侵犯,于是将安装可视门铃的住户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裁定虽然安装可视门铃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但实际上已经侵犯了邻居的隐私权,要求住户拆除可视门铃并删除与邻居相关的影像资料。

尽管可视门铃的需求量确实逐年增加,因其便捷性和性价比受到用户的青睐,相关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早在2014年,与可视门铃相关的公司注册数量就已突破100家,随后几年持续增长,去年全年新增注册企业达320家,目前相关企业总数已超过2000家。随着更多玩家加入和技术创新,可视门铃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

不过,正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功能的多样化,反而引发了后续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广角镜头、红外感应和高清摄像头等功能虽然提升了安全性,但也无意间暴露了邻居的行为细节,使他们感觉像是被监视一样,感到不适。

即使可视门铃的使用者没有刻意窥探邻居的隐私,也无法完全打消他人的疑虑。如今,可视门铃在网上随处可见,相应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旦这些资料泄露,不仅会损害被采集人的信息安全,还可能造成难以追查的责任归属问题。

尽管可视门铃有许多优点,但它对邻居造成的困扰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在这些问题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必须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在此之前,有必要对可视门铃的市场热度进行适度控制,并提高销售该产品的商家的门槛,以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可视门铃,也适用于许多其他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产品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联网状态下,隐私保护仍面临挑战。目前,相关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在使用这类产品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否则隐私安全问题将会成为更大的隐患。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杨伟健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可视门铃智能家居邻里凸显矛盾隐私引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