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组成的连接标准联盟推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家居设备标准“Matter”。首款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预计将在2021年底上市。“Matter”标准是免费的,支持多种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也保证了基于此标准的产品具备可靠、安全及良好的兼容性。
点评: 当前市场上智能家居品牌众多,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设备,但消费者通常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品牌。通过通用标准和协议,可以更好地解决不同品牌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从而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场景。尽管之前已经有蓝牙和Zigbee等成熟的无线通信协议标准,但“Matter”的出现无疑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CSA联盟官网上了解到,全球开放标准联盟Zigbee宣布更名为“连接标准联盟”(CSA),并发布了新品牌Matter。联盟将继续开发和推广Zigbee标准,Zigbee的品牌名称保持不变。
点评: Zigbee标准在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此次更名主要是为了适应物联网(IoT)的发展趋势,但这不会影响Zigbee无线协议的应用。在联盟的支持下,相关标准和协议的推广将更加顺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广州出席了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并调研了相关情况。肖部长表示,要抓住重大技术代际演进的战略机遇,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同时,面向消费者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推动超高清视频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激发信息消费潜力,赋能各行各业。
点评: 超高清视频在安防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将显著受益。随着超高清视频监控的到来,终端产品、显示面板、芯片等产业链也将迎来升级换代。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安全城市和安全乡村工程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全民安防意识已经形成。中国移动在2019年重点推出了“移动看家”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超过2300万用户。
点评: 与传统安防厂商依赖散客渠道不同,中国移动凭借家庭宽带和个人手机业务等资源优势,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此外,通过安全乡村计划,中国移动已经在很多乡村地区实现了“全天守护”、“智能辨识”等多种应用场景,推动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了《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4部分:虹膜》等21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并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
点评: 随着技术进步,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日益显现。虹膜识别因其方便且精确的特点,正逐步应用于多个领域。这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有助于规范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望有效避免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
过去,存储系统的瓶颈在于介质,但现在介质已经不再是瓶颈;目前的瓶颈在于数据传输和网络。无论是节点内的高速处理,还是节点间的海量数据同步,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PCIe和100G以太网技术的进步正在解决传输瓶颈问题。
未来,全球楼宇对讲市场将从音频技术和模拟技术转向视频技术和数字技术。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概念的普及,多功能楼宇对讲产品将不断涌现。预计到2026年,全球楼宇对讲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1%。
电瓶车管理一直是老旧小区的难题,主要表现为进出不便、充电难、乱停乱放等问题。通过AI视觉技术,这些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AI技术的发展,野生动物识别和监测算法越来越成熟,AI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