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后台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留言。当时我对智能家居中的网关和协议问题也曾感到困扰。比如在618期间,我购买了两个小米无线开关。它们不仅设计精巧,功能多样,而且价格实惠,只需几十元。
然而,当我将它们带回家后发现,它们是基于Zigbee协议,而非蓝牙。而家中的小爱音箱、空调伴侣及智能插座自带的网关却是基于蓝牙的。因此,我还需要购置一个Zigbee网关。经过一番查找,我发现有两种产品能满足需求:一是小米一代空调伴侣,二是小米多模网关。前者已停产,第三方售价约60元;后者经常缺货,第三方售价超过200元。最终,我在网上订购了米家空调伴侣,并在小米之家以169元的价格购得了网关。
使用一段时间后,我深入了解了许多关于智能家居协议的信息。蓝牙、Zigbee和Wi-Fi是当前智能家电中最常用的三种协议。除此之外,还有NFC、UWB、5G和红外线等,但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首先来看Zigbee,它具有低网速、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优点,非常适合用于智能家电。它还支持自组网,不需要依赖路由器,即使关掉路由器也能继续工作。在智能家庭领域,Zigbee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和开关等产品,许多品牌都采用这一协议。几年前,米家也有不少产品采用Zigbee协议,但后来逐渐转向了蓝牙。
蓝牙则是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常见的功能之一,其功耗和网速介于Zigbee和Wi-Fi之间。相比Zigbee,蓝牙允许设备在没有网关的情况下直接与手机等设备连接和传输数据。例如,我放置在公司的小米温湿度计并未配备网关,但在使用米家应用时,它可以自动连接并传输数据。此外,许多设备的Wi-Fi模块自带蓝牙功能,使空调伴侣等基于Wi-Fi协议的设备能够充当蓝牙网关。通过蓝牙Mesh等技术,这些设备也能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工作,体验与Zigbee相当。因此,对于需要兼顾智能家电和手机的厂商,如小米,蓝牙成为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像绿米、涂鸦智能这样的供应链品牌,则会更多地采用Zigbee。
最后来看Wi-Fi,它是家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兼顾了高网速和低延迟的特点。近年来流行的Wi-Fi 6不仅提供了高达千兆的网速,还大幅提升了带机量。然而,我认为除了对音质和延迟要求较高的智能音箱等产品,Wi-Fi并不适合用于智能家电。因为Wi-Fi通常需要借助路由器和网关连接,功耗也较高,这不仅会给路由器带来更大压力,长时间使用或断电时还会导致断网,甚至增加电费。此外,普通开关和传感器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带宽。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有些厂商推出的吸顶灯,除了可以联网和远程控制外,还能提供无线网络,如KNBOR。
尽管这些产品已经有五年历史,使用的技术是电力猫,但市场上一些AC+AP方案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其中许多采用吸顶或插线面板的方式。随着有线和无线Mesh的发展,类似产品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回归市场。
除了协议问题,我认为目前智能家庭设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牌间各自独立的生态系统。例如,同样是基于蓝牙连接的电灯,小米在售的型号可能只支持米家和HomeKit,而华为在售的型号只支持HiLink。即使部分产品同时支持多种语音助手和生态系统,通常也需要通过自家的网关或应用作为中介,功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时候并不能像预期那样,将喜欢的蓝牙设备买回家后,直接通过网关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品牌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Connected Home Over IP(CHIP)的项目,即现在的Matter。在这一框架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或应用控制其他品牌及不同协议的产品。例如,你可以使用苹果的Siri来控制HiLink生态下的台灯、传感器等。目前,包括华为、涂鸦智能、恩智浦和谷歌在内的许多品牌已经加入Matter,其中苹果已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内容。
然而,目前这一项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全面普及仍需时日。因此,建议在购买新产品前检查是否能接入现有生态系统,或咨询销售人员,以免遇到设备买回家后无法使用的尴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