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巨头倒下 智能穿戴寒冬已至?
作者头像
  • Hadoop技术博文
  • 2018-12-24 11:28:07 0

智能音箱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智能穿戴设备的挑战

当前,智能音箱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的竞争,各大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苹果、三星和阿里纷纷加入。这引发了业界对于智能音箱成为下一个热点的广泛讨论。然而,与此同时,曾经风光一时的Jawbone却因陷入财务危机而即将退出市场,这不禁让人思考智能穿戴设备的未来。

谁导致了智能手环巨头的衰落?

Jawbone的衰落是否意味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正在步入寒冬?回顾市场,曾经热门的智能路由器和智能手表等产品也在逐渐收缩规模。种种迹象表明,许多厂商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前景已不再抱有乐观态度。

根据《The Information》的报道,Jawbone早在几年前就陷入了财务困境。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家曾获得2.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3亿美元的公司走向衰败?在我看来,智能手环市场的热度下降,导致了需求大幅下滑,这是Jawbone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

起初,智能手环凭借其便捷的功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需求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大量资本涌入后,智能手环的功能变得高度同质化,使得Jawbone这类早期的智能手环品牌迅速失去了市场优势。

尽管Jawbone的产品在功能上与其他品牌并无显著差异,但其高昂的价格却成了一个致命弱点。例如,Jawbone UP4的售价远超同类产品,但在功能和质量上并无明显优势。即便考虑到品牌溢价的因素,功能缺乏创新和产品缺乏亮点的Jawbone智能手环难以支撑过高的定价。面对国内低价智能手环的竞争,Jawbone的高价策略显然难以持久。例如,小米的智能手环价格仅为几十元,相比之下,Jawbone的竞争力显得微乎其微。

除了定价问题,市场需求的下滑也加速了Jawbone的衰落。智能手环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难以支撑其高昂的成本和售价。最终,Jawbone不得不面临破产清算的命运。

智能穿戴设备的前景

智能手环的困境,反映了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挑战。在Jawbone破产之前,智能手表行业同样经历了动荡。华硕和摩托罗拉等品牌相继停止了新一代产品的研发。惨淡的销售数据是科技巨头们难以继续投资智能手表的主要原因。

华硕Zen Watch的销量表现不佳,每月平均出货量仅在5000至6000台之间。与智能手机几年前的热潮相比,Zen Watch的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持续低迷的销量迫使华硕放弃了智能手表业务。同样,摩托罗拉也因销量未达预期而终止了Moto 360的研发。

尽管苹果智能手表的销量相对较好,每季度销量约在100万台左右,但智能手表整体市场依然不容乐观。据IDC数据显示,摩托罗拉智能手表的销量仅10万台,市场份额也跌出了前五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智能手表的市场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用户体验欠佳。例如,苹果智能手表虽然拥有诸多功能,但续航时间较短,充满电后最多只能使用一天,甚至在开启微信和短信推送等功能后,电池寿命会进一步缩短。这种糟糕的用户体验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满意度。

毫无疑问,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一些小众的智能头盔和智能眼镜等产品,销量更是惨不忍睹。用户体验的欠缺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遇冷的关键因素。

坦率地说,Jawbone的衰落预示了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可能并不乐观。虽然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产品形态上实现了创新,但糟糕的用户体验决定了这一行业的火爆难以持续。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也将逐渐步入寒冬。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Hadoop技术博文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能手穿戴寒冬倒下巨头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