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科技再发“芯”品,能否唤起智能穿戴设备生态繁荣?
作者头像
  • 张娇
  • 2021-07-12 13:23:10 3

近年来,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随着可穿戴设备逐渐被更多用户接受,相关芯片的研究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7月13日,华米科技将在Next Beat 2021大会上发布新一代黄山芯片,大会主题为“The Future of Health”,主要聚焦未来健康生态领域。此次发布会,华米科技将介绍其最新的黄山芯片。

在可穿戴设备芯片领域,许多芯片巨头都在布局。华米科技为何要涉足这一领域?新一代黄山芯片是黄山2号芯片的升级版本。除了硬件方面的改进,以华米科技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厂商致力于芯片研究能带来哪些价值?

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硬件厂商竞相争夺芯片市场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的战略背景下,智能可穿戴设备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持续增长。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2016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5%。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到2025年预计出货量将达到13.58亿台。

敏锐的资本市场也在加大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投资。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共发生了5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到117.99亿元。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完成,健康大数据服务类产品将逐渐成熟,市场前景广阔。

在可穿戴设备中,“芯片”扮演着关键角色。除了知名芯片厂商积极研发可穿戴设备芯片外,硬件厂商华米科技也在发力芯片制造,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 2018年9月17日,华米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这一举措使其“云+端”战略升级为“云+端+芯”战略。
  • 2020年6月15日,搭载RISC-V架构的“黄山2号”问世,使用黄山2号的设备在续航能力和房颤识别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华米科技将可穿戴芯片作为重点,与其使命紧密相连——“科技连接健康”。为了提高健康监测与预警水平,必须自主研发算法,而算法需要精确丰富的数据支持,这就需要传感器,但传感器的能耗较高,因此自研芯片成为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关键步骤。

芯片的研发有助于华米科技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健康医疗科技。然而,芯片研发之路充满了挑战。

可穿戴芯片构建竞争壁垒并不容易,技术和资金投入是关键难题

在任何行业中,芯片作为下游环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从电脑、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我们都能看到芯片的价值和前景。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面临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头部芯片厂商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较为完整,主要包括:

  • 上游:包括智能硬件和软件系统,主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核心硬件及软件技术支持,涵盖芯片、显示器、电池等。
  • 中游:主要是可穿戴设备厂商,包括电子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医疗企业等。
  • 下游:包含终端应用,有品牌经销商和医疗服务机构。

对于华米科技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想要从设备制造商向芯片制造领域延伸,尽管前景诱人,但面临的障碍也不少。据美股研究社分析,其中两大难题是“行业竞争风险”和“资金研发投入”。

首先,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厂商研发芯片,实质上是为了降低对外部芯片供应商的依赖,通过自研芯片来增强竞争力。华米科技不仅需要与传统芯片巨头竞争,还要面对苹果、华为等企业的激烈竞争。

苹果的穿戴设备系列包括Apple Watch、HomePod mini和AirPods,其操作系统是简化的iOS,核心芯片均为自家的H1系列。苹果的软硬件在全球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小米的穿戴设备系列包括RedMi手表、手环、小米手表、VR等,操作系统使用简化的Linux,早期使用的是高通的骁龙3100芯片,最近推出了骁龙4100+系列,这款芯片显著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性能和续航。小米手环中的一部分产品使用了国产芯片——华米科技的AI芯片。

华为最新推出的智能手表GT系列搭载了自家研发的麒麟A1芯片,这是全球首款蓝牙5.1和低功耗蓝牙5.1无线芯片,具备出色的抗干扰能力和高性能双通道蓝牙连接,延迟降低了30%,音质出色。

头部玩家在芯片领域各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它们可穿戴设备的销量。

其次,资金研发投入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华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过去小米产品在其总收入中占据了较大份额。2015年至2018年,小米产品在其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97.1%、92.1%、78.8%和66.9%,可以看出,华米科技对小米的依赖正在逐步降低。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开发新产品已成为重中之重。只有拥有优质产品,才能吸引用户和市场。根据财报数据,华米科技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523亿元,同比增长28.7%,占总营收的13.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这一费用占总营收的10.9%。

华米科技的研发投入值得肯定,因为这最终有利于产品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华米科技不仅专注于终端设备,还在研发可穿戴设备芯片。

在芯片行业,芯片巨头们对于技术投入的成本很高,这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要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头部玩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续航上。尽管各大厂商近年来纷纷努力优化续航,但由于芯片、系统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智能穿戴设备仍未能突破一天一充的技术瓶颈,这限制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

相较于消费级数码产品,芯片研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这也是华米科技希望通过自主研发的可穿戴芯片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原因之一。然而,芯片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华米科技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也需要应对高昂的研发成本。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芯片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米科技提出“云+端+芯”的战略,其背后的雄心是什么?

锁定芯片制造,华米科技能否打造可穿戴设备生态圈?

可穿戴设备行业已经出现了苹果、小米、华为等生态型企业。生态型企业如同一棵大树,主干不断延伸出分支,每根分支都覆盖不同的领域。对于华米科技而言,作为一家可穿戴设备公司,其未来的方向何在?

从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来看,华米科技计划继续扩大与医疗保健公司的合作。未来,华米科技将为保险公司、医疗服务机构等提供服务,正如Next Beat 2021大会的主题“Future of Health”,聚焦未来健康,扩展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业务。

可穿戴设备能够将人体的生命特征数据化,实现移动医疗或智慧医疗。做好一颗芯片,对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来看,华米科技从终端设备拓展到下游芯片领域,实际上是从产业链中下游向上行进,其自主研发的芯片正逐渐成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重要入口。

AIoT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成为先锋。华米科技即将发布的黄山芯片采用了双核RISC-V架构,并增加了独立GPU,在能耗和图形显示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如同小米、苹果、华为等生态型企业,华米科技希望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打造生态繁荣,“芯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自研芯片将为以华米科技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带来更多的生态想象空间。

如今,华米科技已经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开启了生态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终端硬件设备,而是上升到算法和芯片层面的竞争。技术革新不会停止,仅靠终端产品无法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上脱颖而出。只有通过芯片研发,打造自身的技术壁垒,并与产业机构合作,才能在行业内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张娇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穿戴唤起繁荣能否生态智能设备科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