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行的Next Beat 2021大会上,华米科技展示了其最新的四项技术成果,包括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Pump Beats血压监测引擎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技术。
自2013年成立以来,华米科技已经从最初的小米手环发展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领导者。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华米自有品牌的Amazfit、Zepp智能手表销量已进入全球前四名。截至2021年3月底,华米智能设备的全球总出货量超过1.7亿台。
然而,随着更多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华米在未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次发布会上,华米给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华米将继续推动“芯端云”战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华米将深耕健康领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华米在过去三年中的研发投入平均每年达到4.1亿元,去年更是高达5.38亿元,占总收入的8.4%。
在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华米科技于2018年发布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可穿戴芯片“黄山1号”,并在450多天后推出了“黄山2号”。此次发布的“黄山2S”作为华米第三代智能可穿戴芯片,与前两代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这款芯片采用了双核RISC-V架构,实现了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完美结合。与“黄山2号”相比,“黄山2S”的运算性能提高了18%,功耗降低了56%,待机功耗更是减少了93%,能够持续处理传感器数据。
此外,“黄山2S”还集成了2.5D GPU,图形加速性能提升了67%。同时,该芯片配备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可以快速识别疾病类型,例如房颤的识别速度比纯软件计算快26倍。
除了新一代芯片,华米科技还首次展示了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该系统基于FreeRTOS微内核开源代码,占用空间非常小,系统包大小仅为55MB,约为苹果watch OS的1/28,以及华米科技之前使用的Amazfit OS的1/10。Zepp OS兼容各种配置的单片机和高性能SoC,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可穿戴产品。
在健康领域,华米科技也在不断拓展其布局。经过五年的研发,华米成功开发了Pump Beats血压监测引擎。搭载该引擎的智能手表可以在30秒内完成一次血压测量。为了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华米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开展了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Pump Beats血压监测引擎的平均相对偏差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均低于5毫米汞柱,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华米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Pump Beats血压监测引擎。此外,华米将继续推进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期望通过智能手表长期监测,探索出一种筛查隐性高血压的新方法。
华米还在与国内外顶尖医院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多项研究,如与北大第一医院合作的“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管理”、与广医一附院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的“智能穿戴设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等项目。
除了上述领域,华米在医疗技术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包括便携式MRI(核磁共振)技术。华米先后投资了Hyperfine和Promaxo两家顶尖的新一代MRI公司,并在国内成立了一个专门团队,以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黄汪表示,华米的目标是通过便携式MRI技术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使这类设备像当年的个人电脑一样普及,从而更早地发现和治疗疾病。传统大型医用MRI设备成本高昂且体积庞大,而便携式MRI设备高度不超过1.5米,占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重量小于0.8吨,平均功耗低于1千瓦,无需专用机房。相比传统大型MRI设备,便携式MRI的成本仅为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黄汪强调,华米将专注于健康领域,通过自主研发芯片、操作系统及算法,以及开发便携式MRI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健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