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动荡,智能手机市场终于逐渐回归平静。苹果和三星继续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手机品牌在多次尝试高端市场失利后,也开始寻找差异化功能来巩固市场份额。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许多手机品牌选择保守策略,优先稳定现有市场。
然而,智能手机市场的平静却促使可穿戴设备市场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可穿戴设备的历史比智能手机更为悠久,市场话语权主要由传统音频、运动和医疗设备企业掌控。直到智能手机的出现,智能可穿戴设备才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市场的新宠。
例如,在2020年至2021年间,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市场经历了一波爆发式增长。华为和苹果的TWS芯片占据了高端市场,而高通、恒玄、络达等公司则为中端市场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低端市场则由中科蓝讯和珠海杰理等品牌填补。无论是从芯片性能还是价格维度来看,TWS耳机市场已经形成稳定的格局。这种稳定的市场格局使得各品牌能够维持各自的市场定位。
然而,这种稳定的市场格局未必对消费者有利。健康的市场竞争能够推动品牌不断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功能,同时降低成本。但如果TWS市场格局固定,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智能手机市场“挤牙膏”的现象。
TWS市场的稳定并没有阻止手机品牌寻求新的增长点。因此,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重新成为市场的新焦点。事实上,智能手环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1年,Jawbone的UP系列智能手环就引发了第一次热潮。Jawbone通过将产品包装成健康设备,并采用创新的销售方式,成功地将智能手环推向了市场。尽管当时的用户对数码产品了解不多,但Jawbone通过独特的营销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功能和形态上越来越接近。以华为手环7为例,这款产品在设计上已经非常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智能手表,甚至在某些方面与Apple Watch相似。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手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然而,这也给智能手表市场带来了挑战。
过去,智能手表市场大致分为三类:高端智能手表(如Apple Watch)、终端智能手表(如OPPO Watch)和低端智能手表。其中,高端智能手表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智能手环功能的增强,低端智能手表市场受到了冲击。根据Canalys的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3200万只,智能手环的出货量为970万只。这表明智能手环已经具备与智能手表竞争的实力。
智能手环已经取代了低端智能手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表会失去市场。从长远来看,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仍然是健康管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都将围绕健康指标展开竞争,提供更详细的数据和增值服务,从而为智能手机品牌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最终,消费者可能不再需要区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而是关注它们提供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