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渗透发展期 12家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增
作者头像
  • 贺晴明
  • 2022-10-24 16:30:43 4

据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已有12家智能可穿戴概念上市公司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所有公司的业绩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10%。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17%,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将进入快速渗透阶段。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被视为消费电子行业的新兴热点。那么,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在投融资市场活跃的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12家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增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以及下游应用领域三个部分。

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中,多家上市公司有所涉足。例如,涉及设备外壳的有汇顶科技,涉及芯片领域的有通富微电;在电池市场,德赛电池和亿纬锂能较为突出;涉及传感器及通信环节的企业则有汉威科技、中兴通讯、环旭电子等;涉及显示屏及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包括京东方和立讯精密;此外,科大讯飞等企业则从事软件开发业务。

Choice数据显示,这12家智能可穿戴概念上市公司的三季度业绩预告均显示业绩预增,其中6家公司的业绩预增幅度超过了110%。

奋达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88.55%-195.3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主业如电声产品、健康电器和智能穿戴设备稳健增长。

光启技术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34.01%-165.55%,主要得益于公司订单充足,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收入大幅增加。公司方面表示,超材料产品主要用于尖端装备领域和民用穿戴式智能装备领域。

安洁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6.97%-141.62%。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国际客户的智能手机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带来了单台价值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消费电子业务的增长。目前,公司订单充足,长期看好消费电子行业中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经历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后,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市场竞争加剧,有资金储备、创新能力及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逐渐占据优势。当前,上市公司多集中于屏幕、元器件供应和代工厂环节,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争取知识产权,拓展全球市场。

医疗级设备等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1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9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9%。

然而,今年由于市场需求放缓,国内智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有所下降。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分别为2600万台和2857万台,分别同比下降7.5%和23.3%。

尽管如此,业内机构普遍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具备强劲的发展潜力。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57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

海通证券电子分析师李轩表示,在外部因素影响及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速出现短期回调,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但随着研发和技术积累,许多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正逐步成熟,未来行业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长远来看,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依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医疗级、工业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日益凸显。此外,新材料、新型专用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也将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规模提升。

百亿元赛道如何“跑”

尽管市场需求出现波动,但智能可穿戴设备投融资市场依然活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9日,2022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的投资数量达到31起,投资总额达35.05亿元。在资本的助力下,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13.5亿元。

不过,智能可穿戴市场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健康监测功能相比辅助医疗仍有差距,用户难以承受高昂的价格;物联网方面,各品牌操作系统尚未完全打通,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场景仍在建设中;此外,虚拟现实体验有限,设备成本较高。

钧山资管董事总经理王浩宇认为,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尚未成熟,市场需求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仅靠单品策略拉动市场需求将更加困难。行业目前缺乏爆款产品,物联网生态建设进展也不尽如人意。

王连升建议,产业链企业应注重设计和制造,打造创新爆款产品;构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生态化可持续布局,真正将产品推向主流消费市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贺晴明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家相发展期季报穿戴关上渗透业绩智能进入设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