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其中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人工智能作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未来科技,协和医院正在探索将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等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致力于成为医疗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观点的发源地。
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引入了医疗智能语音录入系统,这一系统现已覆盖全院病房、门诊以及包括病理科和核医学科在内的医技科室。协和医院是中国首家大规模应用智能语音录入系统的三甲医院。目前,该系统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5%,不仅保证了病历的质量,还显著提高了医生录入病历的效率,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为协和医院的病历注入了新的活力。
“病历记录了疾病的全过程,包括发生、发展、转归、检查、诊断及治疗,它是临床工作的总结,也是研究疾病规律的重要依据。病历质量代表着医疗质量,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标准!”“虽然现代医生的工作强度更高、节奏更快,但我们不能牺牲病历的质量。”
在2014年8月的一次病历质控会议上,北京协和医院就病历质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老专家们再次强调了病历质量的重要性,医务处、信息管理处和病案科等管理部门共同探讨如何为医生减负。“我们能否自己开发一套语音录入系统?”
为了评估语音录入系统的应用价值,协和医院展开了广泛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医院的电子文本录入工作量大,约40%的医生每天花费约4小时进行文字录入,超过一半的医生每天录入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40%。医生们迫切需要提高病历录入的效率。尽管语音识别技术在欧美国家的医疗领域已经应用了近10年,但在中国,这项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中文有415个无调音节,构成了7000多个常用汉字,多音字常见;方言多样,地方口音复杂;医学专业术语繁多;医生工作环境嘈杂,常常多人同时说话,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语音识别的难度。尽管如此,协和医院决定勇于创新,于2014年9月开始了语音录入系统的开发。
定制开发,准确率超过95%
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的语言,信息管理处对各科室的病例材料进行了梳理,整理出超过30GB的医疗文本材料,供系统进行训练和学习。通过深度定制开发医学专业字符词库、常见病症和药品名称、操作步骤等内容,协和医院创建了一个高标准、高识别效果、符合医生需求的语音识别模型。不同专科的医生拥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协和医院针对不同专科进行了专门开发,进一步提高了识别准确度。医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在系统中添加常用的词汇。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对着麦克风口述:“患者住院第10天,血压120、80毫米汞柱,体重下降2.5公斤,血常规白细胞个数6乘10的9次方每升,心肺查体呈阴性。”系统显示:“患者住院第10天,血压120/80mmHg,体重下降2.5kg,血常规:WBC 6×10^9/L,心肺查体呈(-)”。经过半年多的开发,2015年3月,语音录入系统首先在基本外科和骨科病房试运行,立即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好评。USB麦克风即插即用,无需额外驱动,安装语音输入法软件后,可以直接与HIS等临床信息系统对接。
语音助手走进多个医疗场景
经过持续的定制开发,语音助手逐步应用于更多医疗场景,协和医院成为中国首家大规模使用智能语音录入系统的三甲医院。
2017年12月,超声语音助手在卫干门诊检查室试用,支持插入、修改、删除、光标移动、换行、撤销等常规编辑命令,单个医生可以完成从叫号、图像采集、编辑报告到打印报告的全流程语音命令控制。采用免唤醒技术,语音录入可以一直开启,在检查过程中,系统智能过滤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只记录和执行医生口述的与报告相关的内容。使用移动无线麦克风替代病房和门诊场景中的固定麦克风,彻底解放了超声医生的双手,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操控超声设备。
语音助手应用于门诊
2018年1月,协和医院开始在门诊试用语音录入系统,以配合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上线。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后,患者就诊时不再需要携带纸质病历。
语音助手在患者App上的应用
2018年7月,患者App语音助手上线。在北京协和医院官方App首页底部,点击语音图标并长按说话,可以通过语音对话查询医生、挂号、导航等信息。App语音助手还提供了简单的分诊功能,用户只需说出症状,语音助手就能帮助患者挂号相应的专科。
大数据解读语音录入的实际应用
为了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并进一步优化系统,2016年3月,信息管理处通过微信工作群向使用医生发放并回收了102份调查问卷。医生们普遍认为,语音识别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更多时间留给患者。90%的医生认为语音录入系统帮助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超过50%的医生认为每天可以节省大约1小时的时间,每天使用语音录入的频率约为1-2次。
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疑难重症较多的科室,语音录入使用的频率更高,效果更好。这与协和医院的特殊病源特征有关。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疗指导中心,协和医院收治了大量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未得到有效治疗的“老”病人,这些病人通常携带大量的病历资料,语音录入系统成为了高效处理这些资料的利器。
调查显示,医生不愿意使用语音录入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了边敲键盘边思考和组织语言,而不是事先组织好一段话再整体录入。另外,有些医生表示,在使用语音录入时,常常会被询问病情的患者打断。然而,协和医院勇于探索,为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