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语音技术尚处于语音辨认阶段,鲁棒性成绩短期难以处理
作者头像
  • hc212174515
  • 2019-10-09 13:52:20 4

智能语音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智慧家居、智能客服、智慧教育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许多企业纷纷加入这一领域,共同分享智能语音产业的早期红利。目前,中国的智能语音行业已经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尽管如此,中国智能语音技术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语义理解、口音识别、语调控制和噪声抑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

智能语音技术融合了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合成等领域。它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电子、家庭服务和医疗等多个领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智能语音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智能语音市场增长迅速,商业化应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1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仅为6.3亿元,到2018年底已达到159.7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8.7%,远超全球30%的平均水平。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50亿元以上。这表明中国智能语音市场拥有巨大的需求潜力,行业前景广阔。

商业化应用推动智能语音技术进步

智能语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也在1958年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然而,由于早期计算机技术普及率低和技术发展滞后,中国的语音识别技术一度落后于国际水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客服、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中国企业在语音识别准确率方面已普遍达到97%。

国内智能语音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的智能语音市场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为首的“一超多强”格局,市场集中度较高。科大讯飞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百度(28%),两者合计占有了国内72%的市场份额。尽管科大讯飞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相比之下,国际巨头如Nuance和苹果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占有47%的市场份额。

智能语音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智能语音技术目前仍处于识别阶段,鲁棒性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语音识别准确率可达97%以上,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识别准确率会大幅下降。此外,语义理解能力不足也是影响智能语音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未来,解决这些鲁棒性问题将成为推动智能语音技术发展的关键。

结语

中国的智能语音行业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语音识别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语义理解、噪声过滤和语调识别等高级功能方面仍有待提升。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智能语音技术的全面智能化,从而推动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hc212174515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语音辨认短期处于难以成绩阶段我国处理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