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分支之一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日益成熟。当前,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97%,并且能够支持多种方言。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语音识别技术是否会取代人工速录技能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语音识别是一种技术手段,而速录则是一种职业技能。两者的本质不同决定了语音识别无法完全替代速录。正如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大脑一样,语音识别技术也无法取代速录技能。对此,龙宗智教授认为,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反过来。技术的应用应当以人为本,提升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其次,语音识别技术和速录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语音识别技术更适合在较为严格的环境中使用,比如工厂生产线。然而,速录师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工业领域,还适用于具有人文色彩的社会工作,如法庭记录、文秘工作、行政会议、新闻采访和网络直播等。一位法官指出,在法庭上,即使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识别所有方言,但庭审过程中的杂音和无关信息也会被记录下来,这无疑增加了后续整理的复杂性。因此,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实际需求,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负担。
最后,语音识别只能做到机械化的记录,而速录师则可以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优化。例如,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一名速录师按照要求逐字记录了领导的讲话。然而,当这份记录交由领导审阅时,领导感到不满,因为记录中保留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和不必要的细节。这说明,在保证真实性和速度的前提下,速录师通过对文稿的整理,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需求。相比之下,语音识别技术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尽管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专业领域内,它仍然无法完全取代速录师。未来,语音识别技术或许能在某些方面辅助速录师的工作,但彻底取代速录师的可能性依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