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花瓶“?语音助手功能在手机上到底有多鸡肋?
作者头像
  • 金鸡湖创业长廊
  • 2020-02-03 16:28:43 1

自2011年苹果将Siri集成到iPhone 4S以来,语音助手已经出现在智能手机上近十年时间。随着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这一功能不仅在手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扩展到了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实际上,语音AI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虚拟助手功能,还衍生出了诸如语音输入、语音翻译等更加实用的应用。它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语音助手成为手机标配,但未必每个人都愿意使用

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刚推出时引起了一阵热潮,甚至有开发者为非官方支持的iOS设备制作了相应的Cydia插件,使得这些设备也可以使用语音助手功能。这种创新的方式吸引了许多用户的好奇心。

随后,其他科技公司也纷纷加入语音助手的竞争行列。2011年,谷歌在其浏览器的搜索引擎中增加了语音搜索功能,以满足用户语音输入的需求。2013年,微软推出了语音助手Cortana,并将其应用于Windows Phone系统。Cortana凭借出色的语音识别技术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

在国内市场,科大讯飞等语音AI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语音助手产品,与众多手机厂商合作,提供了高质量的语音识别技术支持。

尽管语音助手在手机上越来越普及,但许多人对其热情似乎有所消退。个人经验显示,在公共场合很少有人使用手机的语音助手功能,尽管许多厂商正在努力提高语音助手的易用性,比如增加独立的AI实体按键或将语音助手的开关设置在显眼位置。

大多数人不愿意使用语音助手的原因主要是觉得不方便或不好用。尽管大多数语音助手的识别能力较强,但在嘈杂环境中或语义模糊的情况下,仍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手动操作往往更为便捷。

此外,使用语音助手在公共场合会让人感到尴尬,同时还会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

私密环境才是语音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

语音AI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还延伸到了其他智能设备上。如今,无论是智能音箱、智能电视,还是各种智能硬件,几乎都具备了语音控制功能。尤其在家庭环境中,语音交互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用户更愿意尝试语音交互,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隐私问题,心理负担也会减轻。

例如,智能电视和音箱等产品,传统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实体按键或遥控器,而语音控制则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在家庭环境中,用户可以在做家务等无法腾出手来操作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语音命令轻松实现设备的控制,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近年来,智慧屏和部分高端电视品牌加强了设备的拾音效果,增加了收音麦克风,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唤醒电视设备。预计随着5G、大带宽技术的普及以及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迎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对特定人群而言,语音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

对于某些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或视力障碍者,语音AI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老年人在手机上使用虚拟键盘打字学习成本较高,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语音输入。现在,微信等社交软件和一些第三方输入法已经支持语音输入功能,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使用体验。

同样,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语音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他们使用智能设备的门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隐私与便利的平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隐私空间不断受到侵蚀。即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曾因Siri上传用户语音数据而引发隐私争议。因此,如何在提高语音功能易用性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语音AI技术研发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尽管语音助手的满意度很高,但用户对其隐私保护的信任度仍然较低。主要的担忧集中在安全问题、用户需求未被充分理解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特别是在经历了网络摄像头被窃取、开房数据泄露等事件之后,用户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欧盟在2018年颁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用户数据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也促使企业在推动语音AI等需要使用大数据的技术进步时面临更多困难。

然而,长远来看,随着语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智能家居等领域,可能会成为主要的操作方式。同时,我们也期望个人数据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金鸡湖创业长廊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鸡肋机上在手沦为花瓶语音助手到底功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