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辨认的准确率能达到100%吗?
作者头像
  • 2020-08-22 12:25:57 0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种小巧的电子设备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其中,语音识别作为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特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项技术搭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将语音转化为文字,也能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互动。

尽管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但并非所有人都会使用手机中的语音识别功能,即使知道如何使用的人也未必会将其视为手机的基础功能之一。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较少使用语音转文字和智能语音助手外,一个主要的技术障碍就是语音识别的准确性。目前,无论哪家公司都无法实现100%的准确率,也就是说机器还不能完全理解人类的语言。

早在2016年,微软研究院就宣布了一种算法,能够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提升至94%,这是当时业界的最高水平。然而,剩余的6%却成了语音识别技术的一大挑战。这最后的6%就像共享单车市场争夺的最后一公里,各大技术公司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公司完全攻克这一难关。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任务如此艰难呢?

目前市面上可用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清晰且发音标准的语音,但对于音质较差或带有口音的语音,则常常会出现误识。这表明,当前的语音识别技术背后所使用的算法还没有将口音和模糊语音纳入学习范围,这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语言是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如何包容这些差异才是关键所在。

有人可能会认为,94%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足够日常使用,没有必要再去追求那最后的6%。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确实没有必要,但对于专业记者而言,这最后的6%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语音识别技术自诞生以来,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记者们不再需要速记,而是通过录音设备记录受访者的语音,然后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整理成文档。

新闻行业作为权威信息发布的平台,对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如果单纯依赖当前还不完善的语音识别技术,可能会导致文字识别错误。很多严谨的媒体机构还会在语音识别之后进行二次审核,这样一来,语音识别实际上并未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攻克最后6%的难题,成为语音识别技术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机器学习的特点,即通过大量训练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目前,各大公司都在进行大量的语音识别训练,可以预见,准确率将会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准确率辨认语音达到10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