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可能并未特别关注过智能手机上的输入法,但实际上它是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对于输入法厂商来说,即使用户未必深入了解输入法的具体应用,厂商也需要不断研发创新,推出更多实用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输入体验,使他们对特定功能产生依赖。这样,输入法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手机端,最常见的输入方式仍然是拼音输入。这种方式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十分流行,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输入方式。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输入法的功能得到了显著改进。例如,百度输入法便专注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
尽管年轻用户对手写和语音输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中老年用户由于视力和手指灵活性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这两种输入方式。因此,百度输入法推出了“手写自由写”和“方言自由说”等功能,以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年轻人也开始习惯于使用语音输入,特别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下,需要通过语音来记录文字。随着中英文混杂表达成为一种潮流,传统的单一语言语音输入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百度输入法推出了“中英自由说”,支持中英文混合识别。
为了使“中英自由说”的功能更加便捷,百度输入法还开发了“离线版”。这意味着即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用户也能继续使用这一功能进行语音输入。只需在百度输入法的键盘面板上点击左上角的百度输入法标志,然后选择“语音”选项并切换至“中英自由说”即可实现这一功能。
目前,百度输入法对“离线中英自由说”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新版的“离线中英自由说”采用了双语混合建模技术,取代了早期的N元语言模型,使得识别模型体积大幅减小。此外,这项技术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离线语音识别模型,显著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