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作为解锁工具,可能是人类千年的梦想。在这个星球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芝麻开门”这句话。尽管它源自传说故事,但如果用21世纪的眼光来看,这就是真正的语音识别技术。
在21世纪的今天,“芝麻开门”的技术或许很快就会进入千家万户。然而,实现语音识别的普及并非易事,其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人类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从最初的指纹识别、笔迹识别,发展到了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一个人的声音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独特性?“京城中有擅长口技的人”,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以模仿他人的口音,甚至真假难辨。
实际上,每个人的声音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声道是完全相同的,从声道的长度到形状,即使一个人能模仿其他声音,也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科学家们将这种语音特征称为“声纹”。他们曾对数十对双胞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完全可以区分他们。这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像人脸识别需要眨眼或转头来验证身份一样,语音识别是否也有类似的验证方式?如果有人提前录制了某人的声音,是否能够骗过系统?显然,语音识别中的“文本提示”技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语音识别受到的干扰因素更多。例如,如果一个人嗓子哑了,他的声音自然会与平时不同。当一个人无法发出正常的声音时,语音识别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信息时代,个人的身份信息决定了许多事情。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技术犯罪也随之出现,比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的假体攻击。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同样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旦语音识别技术普及,利用语音识别进行犯罪的行为也不会少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但相比指纹、人脸和虹膜等静态特征,我相信我们的声音会更加安全。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