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国网宣城供电公司的无人机作业中心内,一场科技与电力的融合正在悄然展开。巡检员汤乐招借助无人机作业平台,轻点鼠标,操控着无人机启程。这一幕发生在距离中心1公里外的220千伏莲塘变电站,预设的无人机机场盖板缓缓开启,无人机在升降平台的协助下升空,自动对输变配电设备进行细致巡检。
为应对山区复杂的地形结构和电网设备巡检的挑战,国网安徽电力实施了网格化巡检策略。自年初起,宣城供电公司在城市主供电网、丘陵及山区部署了11套无人机机场,覆盖887公里输电线路、24座变电站及16000基配电杆塔,实现了全面的自主化巡检。
传统的巡检模式局限于输电线路,而网格化巡检引入了多维度协同巡检的概念,涵盖输变配各专业全电压等级和设备类型,使得无人机不仅成为“电网全科医生”,更是能深入洞察每个设备细节的“智能卫士”。
此次投用的一体化无人机机场,作为电力行业的创新实践,以其兼容性强、稳定性高、性价比优的特点,为巡检任务的高效执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标志着巡检效率的显著提升,每天最多可达20架次的无人机飞行作业,单体巡检半径可达7公里。
宣城供电公司将持续优化巡检策略,探索无人机在日常细巡、专项特巡、灾情快巡等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智慧化巡检的发展。此举不仅提升了巡检效率,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通过科技手段的引入与创新,电力巡检工作正逐步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时代。在国网宣城供电公司的实践中,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还显著增强了电网设备的监测精度,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