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长沙县江背镇八旬老人失联25小时,专业救援团队与社区力量携手成功找回
在11月1日的深夜,长沙县江背镇发生一起紧急事件,一名80岁的老人在家中突然走失,家属焦急万分,请求救援队介入寻找。长沙县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响应,调动无人机值班组与长沙县蓝天救援队,联合多方力量,展开了一场历时25小时的生死大营救。
紧急动员,夜以继日的搜救行动
当紧急求助信息送达长沙县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槐手中时,时间已指向21:05。长沙县应急指挥中心随即启动应急机制,集结无人机值班组与蓝天救援队,直奔江背镇现场。
挑战禁飞区,无人机助力搜索
无人机组成员张智享抵达现场后,面对紧邻黄花机场的禁飞区,无法实施无人机起降。面对这一难题,陈槐迅速联系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请求支援,同时动员家属调取周边监控,收集老人失踪前的行踪线索。尽管夜间山间气温骤降,救援人员依然坚守岗位,直至凌晨4点,仍未找到任何有效线索。
科学部署,精准定位
2日清晨,陈槐和张智享向相关部门申请解除禁飞限制,为无人机提供执行搜索任务的机会。经过一系列努力,无人机最终在上午11时左右获得了飞行许可。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在禁飞区的短暂空档期进行搜索,凭借热成像技术,缩小了搜索范围,聚焦于可能藏匿老人的地点。
村民提供的关键线索,锁定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属的焦虑日益增长。幸运的是,一名村民提供的线索成为关键转折点。这条线索与老人每年特定时间喜欢前往自家后方茶山的习惯相吻合。陈槐迅速指挥无人机组调整飞行方向,向茶山区域集中搜索。
无人机的精准搜索与人道关怀
无人机值班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调整飞行路径,利用无人机的高效率搜索,最终在距离老人住处约3公里的茶山上发现了走失的老人。家属在陈槐的指导下迅速赶往现场,与老人重逢。
救援团队的付出与成就感
在这场持续25小时的营救行动中,陈槐和全体救援人员仅短暂休息了数小时,他们的辛勤付出最终换来了老人的安全回归,实现了家属的团圆梦想。这一成功的案例不仅展示了长沙县应急指挥中心与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重要性。
科技与人本的结合
长沙县应急指挥中心自10月份起,引入无人机技术,旨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与精准度。此次行动不仅是无人机技术的一次实战应用,更是人道主义精神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成功典范。
后续发展与展望
此次救援行动的成功,不仅为长沙县乃至更广泛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也为未来在类似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协作奠定了基础。未来,长沙县应急指挥中心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社区力量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