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
作者头像
  • 杨静
  • 2022-11-23 10:02:00 3090

无人机自主巡检在云南实现全覆盖,提升电力线路维护效能

引言

近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无人机自主巡检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着云南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全面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覆盖了长达9万公里的输电线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电力线路的维护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员的安全风险。

效率与成本优化

据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工作人员透露,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巡检,无人机自主巡检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明显。例如,对100公里的线路进行巡检,人工需要耗费约20天的时间,而无人机仅需4天即可完成任务。以往,巡检人员需花费数小时攀登山峰,每天只能完成一座铁塔的巡检工作。如今,无人机自主巡检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的远程、自动化巡视,无需人员登高,通过一键启动即可实现全方位的数据收集,极大地降低了高坠、触电等安全风险。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

无人机自主巡检较之人工飞行效率提升了5至10倍,成本降低了50%以上。这一创新手段有效解决了云南复杂地形和多变气候条件下的输配电架空线路巡检难题,为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支撑与应用

输电线路自主巡检采用了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雷达设备,按照预设航线自动飞行,同时避开障碍物并自动拍照记录关键部位。对于配电线路的自主巡检,则通过现场精确采集杆塔三维坐标,利用专业软件预设飞行高度和拍摄位置,实现无人机在架空线路上方的自动飞行,完成拍照和录像任务,真正做到一键启动式的自主巡检。

地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云南地区以其复杂的地理环境著称,包括高山、深谷以及巨大的海拔落差,其中超过80%的输电线路分布在高山大岭地带。面对这样的挑战,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实现了电网运行维护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升级,显著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作业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无人机自主巡检在云南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技术创新对电力行业带来的变革,更为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运维效率,还有效应对了复杂地理条件带来的挑战,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力系统维护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本文来源: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 : 杨静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巡检输电云南公里自主线路实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