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为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积极探索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工作,旨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桂城街道和丹灶镇作为试点,已经积累了9个有效的无人机行政执法案例。
无人机执法依托低空无人机遥感组网技术、5G无人机智能基站及搭载多功能传感器和AI计算模块的无人机,形成“空天地”一体的立体治理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实现对地表资源的高频次、高精度、全自动和立体化监测,有效辅助执法工作。
2022年,佛山市南海区司法局主导制定了全国首个无人机执法应用规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南法府〔2022〕2号)。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统一采购、布点、路线、公示、标识、审核、操作和检修在内的“八个统一”,确保无人机执法的基础身份认证,使其采集的数据成为行政执法案件认定违法事实的直接证据。
桂城街道和丹灶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无人机执法实践,选取如“占道经营”、“工地扬尘”等易于现场直观认定违法情况的案件类型,通过无人机进行非现场执法取证。在收集证据后,执法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当事人,并保障其陈述申辩的权利,确保执法过程的透明公正。
南海区的无人机执法案例显示,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南海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治理体系,不仅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城市管理,而且在实践中展现出高效、经济和科学的特点。
未来,南海区计划借鉴已有案例,逐步扩大无人机行政执法的应用范围和场景,形成操作规程并向全区推广。同时,南海区将不断完善法制审核及公示工作,提炼无人机非现场执法的“南海经验”,推动行政执法工作从传统人力转向智能化监管模式的升级。
佛山市南海区通过无人机执法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还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