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温州市区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系统性政策,解决建筑屋顶设计与城市管理间的矛盾,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
长期以来,温州建筑屋顶因造型、色彩与城市环境不协调,导致屋顶空间利用率低,甚至成为违法建设的温床。无人机航拍揭示了屋顶的“脏乱差”现状,这不仅影响城市美观,也挑战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第五立面”特指建筑物除四面外墙之外的顶部空间,即屋顶。这一概念的引入,旨在通过规划管理,规范屋顶设计与使用,使之成为提升城市风貌与居住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积极响应,制定《办法》,对新建与改建建筑的“第五立面”进行全面管理。该《办法》涵盖了规划编制、方案审查、工程验收直至建成投用的全过程,明确了屋顶设计与建设的具体要求,如材质、色彩、绿化、使用管理等,有效解决了以往屋顶管理的盲区问题。
《办法》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细化了“第五立面”的管理要求。例如,历史街区如五马街等,屋顶设计应采用灰色调,以彰显温州老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都市活力区则鼓励创新屋顶设计,如斜顶、坡顶、穹顶等,色彩选择上偏向暖灰与大地色系,以适应现代化城市氛围;对于现代高新产业区,则允许在限定范围内采用高对比度色彩,增加视觉亮点。
为了兼顾美观与实用性,《办法》还规定了公共建筑屋顶的使用功能。要求面积超过8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屋顶需融入公共空间与文化休闲设施,而大型商业建筑的屋顶则应设置屋顶花园,结合建筑功能,增设如游泳池、网球场等城市功能,实现屋顶美化与实用功能的有机融合,增强居民的生活便利与幸福感。
《温州市区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温州在城市管理与建筑设计领域迈出了创新性的一步,通过精细化的规划管理,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为居民带来了更加舒适与便捷的生活环境。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温州的城市治理智慧,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