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无人机大行其道,“软杀伤”招数以柔克刚
作者头像
  • 潘美杰
  • 2023-11-17 11:38:38 3078

无人机反制技术:软杀伤策略与实战应用

软杀伤技术:隐蔽高效,破解无人机威胁

在现代军事与冲突中,无人机以其灵活性和隐蔽性成为战场新宠。然而,针对无人机的“软杀伤”手段正逐渐展现其独特优势,成为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有效方式。

隐蔽性与低附带伤害:“软杀伤”技术,相较于传统“硬杀伤”手段(如直接火力打击),具备更强的隐蔽性和更低的附带伤害。通过干扰、欺骗、致盲或远程控制等非接触方式,不仅减少了对目标区域的物理破坏,还能有效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体现了其极高的性价比。

四两拨千斤的策略:传统军用无人机因体型较大、机动性受限,易于受到防空导弹系统或其他地面火力的打击。相比之下,小型、灵活的无人机在现代冲突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例如,委内瑞拉总统演讲期间遭遇无人机袭击,部署的特殊无线电信号干扰设施成功阻止了无人机的行动,保护了现场人员的安全。

“软杀伤”技术详解

  • 干扰阻断:通过发射大功率射频信号,干扰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讯链路,使无人机失去控制,从而达到反制目的。
  • 导航欺骗:利用技术漏洞和伪造信号,改变无人机的导航系统坐标,使其误判位置,从而实现诱捕或拦截。
  • 激光致盲:利用高能激光武器致盲无人机上的光电传感设备,使其丧失探测和跟踪能力。
  • 黑客入侵:通过网络技术入侵无人机控制系统,实现对其的远程操控或破坏。

实战案例与技术进展

  • 无人机干扰器:俄军展示的临时自制无人机干扰武器,可在五百米范围内切断通讯链路,为士兵提供击落无人机的便利。
  • 激光电子攻击系统:土耳其的NAZAR系统,通过激光致盲技术有效拦截来袭导弹。
  • 导航欺骗技术:伊朗成功诱捕美军无人机,展示了导航欺骗技术在无人机反制中的潜力。
  • 车载激光武器:全球多国正积极研发车载激光武器系统,旨在对抗各类空中威胁。

未来展望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干扰、自适应导航等技术的提升,现有的“软杀伤”手段需持续更新和优化。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构建多样化的无人机反制系统将成为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通过整合软杀伤与硬杀伤手段,将为未来战场带来更为灵活、高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潘美杰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以柔克刚大行其道招数杀伤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