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正式生效。这一法规旨在规范无人机操作,确保公共安全与秩序。
《条例》引入了无人机实名注册制度,要求所有无人机操作者必须在其所属无人机上进行实名登记,并将生成的二维码贴于显眼位置。操作者还需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文件。未按此规定执行飞行活动者,警方有权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以200元以下或2000元至2万元的罚款。
全国已划定适飞空域与管制空域。微型无人机的适飞高度上限为50米,轻型与小型无人机的适飞高度则可达120米。中型与大型无人机则不受适飞空域限制,但需注意,120米指的是真高,即无人机与地面的实际垂直距离。例如,若在100米高的建筑顶部放飞无人机,无人机与该建筑顶部的距离应小于20米。
《条例》还对无人机操作者的年龄进行了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未满8岁)仅能操控微型民用无人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8至18岁未成年人)仅限操控微型与轻型无人机,并须有成年人在场监督。违规者及其监护人将面临相应的罚款。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不仅强化了无人机操作的规范性,也提高了公众对于无人机飞行安全的认识,旨在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健康发展与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