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重镇,已在全球无人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底,深圳拥有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总产值高达960亿元,同比增长28%,累计开通低空航线126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89个,全年无人机载货及综合飞行次数超过60万架次。
近年来,深圳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载物飞行生活场景的普及。在龙岗区坂田街道的深圳·星河WORLD,美团无人机实现了智能取餐柜与顾客间的高效配送,从外卖下单至送达只需14分钟,展现出无人机在日常物流中的高效潜力。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飞行器)在大梅沙滨海公交场站完成首飞测试,标志着这一技术在中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EH216-S型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成功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标准适航证,使其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eVTOL。与此同时,位于深圳宝安区的一座标准化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落地,展示了广州亿航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试飞演示,预示着未来深圳人的出行方式将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步行(City Walk),还将迎来空中出行(City Fly)的新时代。
为了确保无人机安全飞行,深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龙华区政府与鸢飞科技合作,共同打造低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低空数字航图接入CIM平台,推动了低空数据与城市数据的融合,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注册、申报服务及低空通信、导航、气象等飞行保障。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在开发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旨在通过最大化利用空域资源,满足未来大规模安全飞行的需求,实现空域结构和航线的全数字化智能化规划与动态优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份政策文件涵盖了引培企业、技术创新、扩大应用场景、完善配套环境等多个方面,共提出了20项具体支持措施,旨在构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深圳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网格化布设6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推动产业链上企业数量突破1700家,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随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深圳无人机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正引领着全球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