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亮点与未来产业探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低空经济正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热点话题。在深圳市的世界之窗,只需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下单,便能享受到快速送达的新鲜奶茶,这一便捷的无人机配送服务,直观展示了低空应用领域对消费者体验的显著提升。
如今,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低空经济概念热度攀升。从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环境监测乃至应急救援,低空经济正广泛渗透至各行各业,不断催生出新型业态,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潜力。
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基础,以民用航空器为主导,涵盖了多种低空飞行活动场景。这一经济形态不仅促进了交通运输平台、枢纽、通道以及低空经济的发展,更是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低空经济是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落后。”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拓展产业创新路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激活市场,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显得尤为迫切且充满前景。
低空经济的特色在于其立体化的发展模式,核心在于飞行器与各产业形态的深度融合。通过“低空+应用”、“低空+服务”等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低空经济的潜力巨大。以通用航空为例,尽管飞机数量增多,但受限于机场建设与飞行保障,未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到“十四五”末期,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将达到3-5万亿元,这为填补市场空白、补齐短板、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机遇。
科技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无人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如精准服务于不同作业场景的飞控系统,以及能显著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的混合动力飞机模型,展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着眼长远,既要加强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巩固我国无人机产业的比较优势,又要集中力量攻克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同时,构建支撑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助力低空经济实现高效发展。
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层面在空域政策、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2023年,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积极响应,制定支持政策,解决空域开放、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加快构建低空领域标准化体系,推动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通用机场、航空园区、航空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的兴起,低空经济的繁荣景象将更加生动。通过市场力量的激发、政策保障的优化和技术支撑的强化,低空经济有望书写出激动人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