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3日,全球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此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这一特殊日子不仅象征着气象学从日常天气变化到宝贵资源和财富的转变,更是提醒人类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正携手合作,利用先进的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和应急管理体系,以科技之力支持国际社会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2024年3月23日,标志着第64个世界气象日的来临,今年的主题聚焦于“气候行动最前线”。在这个关键时刻,双尾蝎无人机在国家的多个省份展现了其在气候应对方面的关键作用。
贵州的增雨抗旱行动:在2023年春季,面对近60年来最严重的极端高温干旱,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派遣了双尾蝎无人机前往贵州进行增雨抗旱任务。双尾蝎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在贵州地区的对流云和冷暖云环境中执行任务,有效地缓解了旱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祁连山生态修复:在同年初夏,双尾蝎无人机参与了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并在祁连山地形云区域执行人工增雨作业,助力生态修复,显著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内陆河水系的径流量。
西藏的人影作业创新:针对藏北和“两江四河”流域的生态需求,双尾蝎无人机首次在西藏地区执行人工增雨(雪)催化作业,展示了其在高海拔、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强大环境适应性。
云南干旱的紧急救援:自2023年以来,云南省多地遭遇严重干旱,双尾蝎无人机积极参与了对云南省九大连片湖泊的增雨抗旱行动,为缓解干旱、保护湖泊生态和水资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实例表明,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人类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双尾蝎无人机作为国内大型人影无人机的代表,不仅展现了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出色表现,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体现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深,我们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加有效的气候防御体系,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