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令第761号),自2024年1月1日起,该条例正式实施。此条例详细规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简称无人机)的公共安全管理、监管服务及飞行规则。
合法操作无人机的关键在于了解其分类和飞行限制。依据无人机的性能参数,如空机重量、最大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高度等,无人机被划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个等级。
在使用前,用户需明确自己无人机的类别,因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在飞行区域、操作许可、保险需求、操作者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无人机的合法飞行区域主要集中在非管制空域。具体而言,超过120米真实高度的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及其周边、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特定敏感区域上空的空域,被归类为管制空域。管制空域包括但不限于机场周边、国界线附近的特定区域、军事禁区、关键基础设施及水源保护区、电磁环境特殊保护设施、重要历史遗址与文物周边等。
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则允许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飞行。管制空域的具体范围由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国家规定确定,并由地方政府发布。未经相关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进行无人机飞行活动。
若计划在无人机飞行活动中涉及上述管制区域,需提前向当地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申请许可,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