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2日召开的广东省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重点强调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升级,加速新型生产力的培育。会议聚焦于实体经济的支柱地位和创新的关键作用,同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拓展,旨在打造“云端智慧都市”与“空中之城”。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交了一份题为《加速构建“云端智慧都市”及低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新型生产力驱动现代化产业建设》的提案。珠海市自然资源部门则提出了《珠海市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规划研究报告》,目标是在2035年前全面建立“空中之城”。珠海市正筹划构建覆盖全市的低空交通网络,实现低空飞行器的网络化运行,融合各类航空器的飞行,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使低空飞行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珠海市计划在6月底前,初步建成覆盖1000米以下的全域低空交通网络,利用5G通信、北斗导航、低空相控阵雷达等先进科技,实现实时精准定位,构建“可计算”“可运营”的城市空域。
为了推动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珠海市将设立低空飞行器飞行测试验证基地,如在莲洲机场开展飞行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许可证审批前的飞行测试。结合珠海海岛众多的特点,珠海市将打造海岛间的人员、物资运送示范场景,以及城市无人机智能配送示范项目。
珠海市正积极探索低空空域的开放,为低空飞行测试、环境评估、技能竞赛等活动提供法律支持,并规划在斗门地区建设约1000亩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涵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汽车、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电控系统、软件控制、低空防御系统等核心环节,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集群。
展望2035年,珠海市预计全面实现“空中之城”的愿景,低空飞行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空域的商业运营通道规划已经初具雏形,包括低空飞行起降点规划、低空空域划分以及低空航线设计。
至2025年,珠海市将与专业机构合作,深化低空空域规划和起降点布局,明确可飞行区域。同时,将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智能化管理平台,整合珠海城市地图、空域网格、低空航空器监控系统等数据,形成全面的低空飞行管理系统。
珠海市将致力于打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依托中国航展、海岛资源优势,申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在高新区规划无人机试飞基地(高度120米以下),在莲洲建设无人机试验测试区(高度300米以下),在万山群岛设立无人机海岛场景综合试验区(高度300米以下),形成试飞验证和海岛应用示范的体系。
按照计划,至2030年,珠海市将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30分钟内快速通达,促进人员与物资的高效流通。至2035年,珠海市将全面建成“空中之城”,构建多层次的低空航线网络,实现万架次航空器的融合飞行,丰富低空应用场景,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使低空飞行成为未来生活的核心部分。
该内容来源于珠海市政府官方网站,由张琦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