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渠:“无人机”技术赋能千年古灌区
作者头像
  • 于越
  • 2024-06-14 15:16:05 3009

六月五日最新报道

近来,秦汉渠管理团队精心挑选了三位技术专家,参加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认证课程,并顺利通过考试,成功获得了无人机驾驶操作证书,成为了该管理处首批具备无人机驾驶技能的专业人员。秦汉渠灌区作为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的先行者,正积极探索并引入无人机技术,如倾斜摄影建模、灌溉面积核验、渠道巡检等,旨在用现代科技力量赋能这一历史悠久的灌溉系统。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关键渠道如汉渠、东干渠等的三维立体构建。借助这项技术,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得以在数字孪生平台上精准模拟,同时,相关坐标、高程数据被整合,形成三维仿真模型,为后续的水动力学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灌溉季节,面对合作社之间关于灌溉面积与作物布局的争议,无人机被配置了高分辨率摄像头,执行精确测绘任务,全面验证各支渠的实际灌溉面积与作物种类。此举确保了农业灌溉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显著提升了灌区的管理水平。

无人机还承担起渠道巡检的重要职责。通过结合视频监控“定点检查”、无人机“沿线路巡检”与人工地面巡查的方式,实现多维度的高效巡检。特别对于难以人工到达的区域,如重要水闸、渡槽、涵洞以及高填方地段,无人机定期进行巡检,记录视频与图片,上传至专门的“巡渠通”应用程序。这种快速详尽的勘查方式,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排查的成本,为渠道及建筑物的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秦汉渠管理处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传统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更展示了科技与历史遗产融合的魅力,为灌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于越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灌区秦汉千年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