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四川低空经济正乘风而起,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与管理成为焦点话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交通管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探寻无人机如何实现“有路飞”、“安全飞”、“顺畅飞”的奥秘。
构建无人机飞行服务体系与平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实验室依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围绕我国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需求,聚焦交通管理技术短板,设立了包括交通管理体系与模式在内的四大研究方向。通过集成化低空无人机飞行服务技术验证平台,无人机飞行状态与实时数量可视化,为空域信息、无人机识别、飞行申请等提供基础服务。平台还精确标识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区域及敏感区,划定适飞空域,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与效率。
今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实验室迎来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的密集访问,需求强劲。各地对低空经济的热切期待,催生了对飞行服务体系与平台搭建的需求,同时也激发了科研机构与高校对研究成果应用的兴趣,以及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诉求。然而,低空无人机飞行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开发并非易事。全球范围内缺乏成熟案例,促使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从零起步,面对巨大的挑战。
实验室正积极探索无人机与有人机的融合运行技术验证,旨在应对未来无人机数量激增的挑战。通过构建仿真验证系统,模拟大型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在同一跑道上的融合运行场景,实验室为大型无人机融入机场运行提供了全面的仿真与验证环境。这一探索不仅有望提高通用机场与空域的使用效率,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在低空经济的广阔蓝海中,无人机正以“智慧飞行”的姿态引领潮流。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探索,未来低空经济将展现出更加多元与高效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