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弥渡县德苴乡运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执行了2024年度的云南松切梢小蠹虫防治任务。
在德苴乡北部的林区,云南森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操作员李彝辉启动了无人机,按照预设的防治路线,在林间飞行,下方喷出的雾化药物均匀地覆盖了林地。他指出,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被控制在15米之内,速度不超过5米/秒,每亩地的施药量约为650毫升。为了确保最佳的防治效果,通常在气温较低且风速较小的早晚时段进行作业。
德苴乡拥有一半以上的云南松林,而小蠹虫作为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攻击树木的干皮和梢头的髓部组织,传播迅速,隐蔽性强,难以防治。为此,今年德苴乡启动了云南切梢小蠹虫害防治示范项目,尝试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的方法来应对。此次防治覆盖了德苴乡北部和大丫口两个林区,分别在6月和11月进行两次防治。
此前,德苴乡主要依靠人工喷洒粉剂、设置饵木诱杀成虫、清理枯死木和濒死木的传统方式进行防治。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尤其对于偏远地区而言,人力难以到达。相比之下,无人机施药具有范围广泛、精确度高、安全快速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防治效果也较为显著。
为确保公众的安全,德苴乡提前通过广播、微信群和在作业区域入口张贴告示的方式,向当地居民进行了宣传和通知,禁止无关人员在飞防期间进入林区,避免放养牲畜,以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此次采用无人机喷洒药物的防治方式在弥渡县尚属首次。所选用的杀虫剂安全、低毒、高效且环保,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控制目标害虫,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无人机的防治作业,不仅能杀死成虫,降低虫害密度,还能减少经济损失,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安全性。这一举措标志着弥渡县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正逐步从人力为主转向技术主导,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