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电网运维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近日,在330千伏公官线的作业现场,无人机的“登场”让输电专责罗龙深感震撼——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接地线挂接作业,无需人员登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青海电网覆盖农耕区、牧区、林区和山区,线路分布广泛,海拔落差大。面对如此复杂的地理条件,如何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与高效?无人机给出了答案。它不仅在巡检中实现了智能化,更在高原环境下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让电网运维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近年来,青海电力公司结合高原电网的运维特点,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多场景的应用,推动运维模式向数字化转型。无人机巡检的智能化、作业多样化和业务精细化,成为提升电网安全与效能的关键手段。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了智慧的力量。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参天大树与电网之间的距离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运维模式下,排查清理树障既费时又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然而,无人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在青海电网的应用已扩展至多个领域。从电力设施的防汛管理、巡检管理到电网建设和维护,再到人员安全管理,无人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无人机有效地预警了潜在风险,提升了电网的运维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近期,无人机还被用于750千伏拉宁线的绝缘子污秽等级检测,其所搭载的“无人机+光谱图像分析”系统,结合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技术,实现了绝缘子污秽的快速、无损、非接触式检测。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检测时间,还消除了传统模式下的人工登塔带来的安全风险,为青海、江苏、内蒙古等地的电网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据统计,今年来,青海电力公司已通过无人机开展了78次输电线路的防外破特巡,全面覆盖了辖区内外力破坏隐患点,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综上所述,无人机技术在青海电网运维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和安全性,也为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展现了科技与电力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