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期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于6月1日正式生效。该规定要求所有起飞重量达到250克及以上(包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的所有者必须完成实名登记。
尽管如此,记者在尝试通过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进行注册时,发现即使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也能顺利通过系统验证。
这种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随便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都能通过?”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的用户注册环节,用户需要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真实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其号码以及住址等信息。然而,记者的测试表明,系统并未对输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即使信息被胡乱填写,也能通过审核。
此外,在无人机管理部分,新增无人机序列号同样可以随意填写,系统依然能够接受并生成有效的二维码供查询。
针对这一情况,民航局适航司表示,目前的无人机登记系统仅记录身份信息,并且只检查字符类型和长度,未与公安部网络对接进行有效性的验证。对于无人机序列号的验证问题,适航司解释说,由于各制造商设定的无人机序列号规则不同,因此无法进行统一的有效性验证。
民航局正在与公安部门协商,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公安系统对登记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实际上,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黑飞”事件频发,导致了多起扰乱民航秩序甚至影响救援行动的严重事件。例如,今年年初,河北省衡水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一名男子因操控无人机到事故现场上空进行拍摄而被警方行政拘留。此外,成都警方也在4月份查处了两起无人机非法飞行案件,涉案人员因在机场净空区内操控无人机而被处以行政拘留。5月,重庆机场因无人机干扰导致多个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了大量旅客的行程。
面对无人机“黑飞”现象带来的公共秩序混乱以及监管漏洞,除了实行实名制之外,如何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监管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